每天早上,张鑫做的医院。
在病房外,他透过玻璃,看着妻子刘音照顾4岁的儿子果果。
他和妻子分工明确,妻子负责近身照顾儿子,他则在病房外,隔着玻璃窗陪着妻儿。
不久后,他的骨髓将移植到儿子体内。
可果果到新病房不久,周围陌生的环境,加上病痛的折磨,孩子哭闹不止。
每次看到儿子痛苦无助的样子,张鑫也倍感焦虑,可他也无能为力,只能透过厚厚的玻璃安慰儿子。
01
年3月9日,是张鑫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他的儿子果果在全家人的期盼下出生了。
宝宝虎头虎脑,喜欢对着人笑,看起来十分可爱。
张鑫夫妇和双方老人都把果果当做宝贝疙瘩,呵护备至。
可渐渐地,张鑫和妻子发现孩子的身体有些不对劲:
一开始,果果的小腹有一个小包,检查后发现是疝气;
治疗疝气后不久,右腹部又出现疝气;
再次治疗后,又隔了半年,两侧疝气全部复发;
一岁后,果果不再生病,张鑫夫妇好不容易喘口气,可不久,他们发现果果有其他问题,3岁的果果行为能力有限,发育得极为缓慢,同龄的宝宝又跑又跳,可果果不怎么会跑也不会跳。
一开始,夫妻俩以为是宝宝缺钙了。
医院,看了果果的脸,医生就告诉他们一个闻所未闻的词:
“像粘多糖。”
张鑫夫妇懵了,什么是粘多糖?这是什么意思?
医生告诉他们:
粘多糖是一个基因病,活不了很长时间,十多岁可能孩子就没了,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
02
粘多糖病是因为降解酶先天性缺失所引起的蛋白聚糖分解代谢障碍,是一种基因病,患上此类病症的孩子俗称粘宝宝。
粘多糖病多发于近亲结婚的后代,无特效药,患者面容丑陋,2-3岁生长迟缓,多于10岁左右死亡。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一家人震惊不已。
在这之前,他们觉得罕见病离自己那么遥远,如今他们却真切体会到了。
张鑫夫妇不甘心,他们不愿眼睁睁看着果果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医生告诉他们,有一种药物可以维持生命,但需要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
用国外的一种酶,一年需要花费万元!
如果只要一次万元,张鑫夫妇砸锅卖铁还能凑够这个钱。
可现在是每年都要万元,这无疑是天文数字!
如果没有这种药维持,孩子的病就会复发得更快!
这个数字,让看到一丝希望的张鑫夫妇再次陷入绝望,可他们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离开。
接下来的日子,张鑫夫妇查资料、带着果果四处求医问诊。
终于,医院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
进行骨髓移植。
03
可方案有了,怎么实施又成了问题。
如果在骨髓库寻找匹配的骨髓,需要太长的时间,这对控制孩子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果果来说,越早进行骨髓移植越好。
张鑫夫妇再次打听,这次他们听说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可以做半相合骨髓移植手术。
听了介绍,张鑫心里有点打鼓,因为他听说半相合有些风险。
医生安慰张鑫:
半相合解决了供者问题,可以来自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旁系亲属都可以,医院以前做过此类手术,没有严重排异,医院已经为二十多位粘宝宝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
这样,张鑫和妻子刘音都可以作为骨髓移植的供体,不需要在骨髓库寻找匹配的骨髓,也不用长时间等待了。
张鑫和刘音赶忙带着儿子来到北京,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望和绝望,眼前这条路,是他们唯一能选择的。
看到张鑫夫妇的状态,医生明白,想要成功手术,必须先让孩子的父母振作起来:
经验丰富的医医院的设备;
告诉他们有治疗好的孩子,把痊愈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
让他们和那些治愈好病症的孩子家长取得联系,给他们打气;
和其他患儿的父母认识,互相鼓励……
渐渐地,张鑫夫妇的情绪有了好转。
在医院里,张鑫看到了很多粘宝宝,他第一次发现,这个团体其实很大,自己并不是孤单前行。
这些家长们互相打气,大家并肩作战,共同对抗病魔。
04
有了对抗病魔的信心,张鑫夫妇很快将果果接到北京,医院,接下来就是进行骨髓移植。
在骨髓移植前期,果果必须要呆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住院后,孩子便住进一个特殊的病房:层流舱病房。
张鑫和刘音进行了分工,刘音进入病房,贴身照顾儿子,张鑫则将为儿子捐出自己的骨髓,在手术前,每天来看望儿子。
自从儿子生病后,妈妈刘音便辞去了工作。
为了保证病房的无菌环境,她毫不犹豫地将头发剪得比男人还短。
刘音本是一名会计师,可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她很快学习了护理知识,几天下来,已经能够熟练照顾儿子,操作病房的器械了。
更重要的是,她要忍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辛苦,还有孤独:
她必须要在层流舱病房呆30天才能出来,必须24小时不间断守护儿子,不间断的护理。
不过对于刘音来说,只要果果能恢复健康,这些都不算什么。
一同来北京的还有果果的姥姥和奶奶,医院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居住着张鑫和两位老人。
平日里,医院陪伴妻儿,两位老人就承担起后勤任务:
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其次是两个大人的,他们吃剩下的,才是两位老人的食物。
除此外,果果和妈妈的衣服每天都要换洗、消毒,果果的被子有一点尿渍都要拿回来洗。
05
年5月18日,对于张鑫一家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张鑫走进层流舱,为儿子果果进行骨髓移植。
这场手术还有另一层意义:中央电视台将这台手术向全国网络直播。
当医生向张鑫提出直播的请求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粘多糖是怎么回事,要科普一下,这个病是可以治的。”
在之前,张鑫从别的医生那里听到的都是“这个病无法治愈”。
如今,他想帮助更多粘多糖孩子,告诉他们的父母:这个病可以治,所谓的罕见病并不罕见,但缺少对疾病的认识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