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致敬刘洪机组云岭高原空中守夜人人
TUhjnbcbe - 2024/3/25 11:12:00

5月10日,刘洪机组在火场作业(供图)

联合开展航空实战投送现场(供图)

年12月31日,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在安宁县街马厂村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新晋力量,这支隶属于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的队伍,从“橄榄绿”变为了“火焰蓝”,从军队体制到了行政体制,不管身份如何改变,作为云南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一支年轻队伍,他们始终传承着军队的红色血脉,扎根昆明、无私奉献,竭诚为民、屡立战功,被誉为“云岭高原空中守夜人”。

年组建后,他们仅用2个月时间就实现了首飞开门红,6个月就首次遂行森林航空消防灭火任务,开创高原航空应急救援先河。期间,为克服高原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象多变等现实困难,他们扎实开展悬停救援、吊桶灭火、水箱灭火等实战课目训练,探索了小速度精准洒水、“吊桶先行压制、水箱跟进覆盖、多机协同灭火”等实用战法,填补高原航空应急救援实战多项空白。

近年来,他们先后参加多个实战演练,遂行了安宁市青龙镇风景区、云南保山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大理祥云等地区森林航空消防任务22次,任务飞行小时24分。今年4月下旬以来,云南省多地连续发生森林火灾,支队迅速派出4架直升机,连续转战大理苍山、大理宾川、大理祥云和丽江玉龙四个火场。特别是刘洪、李凯涛、刘超、孙中杰4名烈士,鏖战了7天8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圆满完成大理和丽江的灭火任务后,5月9日再次奉命转场驰援大理市湾桥镇火场;5月10日机组在云南大理森林火灾实施吊桶取水作业时,直升机突发特情,飞行状态大幅改变,机组人员全力处置未能脱险,坠入洱海,壮烈牺牲。作为森林消防队伍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有的是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王牌机长;有的是矢志蓝天、根正苗红的红军后代;有的是能力突出、善于创新的高材生;有的是兢兢业业、细致严谨的“老黄牛”......

刘洪:我一定会坚持到不能飞的那一天

刘洪(供图)

“是党为我插上了一双翅膀,我一定会坚持到不能飞的那一天!”这是刘洪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初心。

刘洪从小成长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家庭,3岁时母亲因病致双上肢残疾,5岁时父亲又因公受伤瘫痪在床,过早承受家庭的苦难、饱尝生活的艰辛,让他养成了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从小便立起了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高中毕业时,刘洪毅然选择投身国防、招飞入伍,一步步从普通学员成长为优秀领导干部和飞行骨干。从事飞行21年来,他先后在空军、陆军航空兵部队、武警森林部队服役,担任过战斗技术提纲飞行教员、兼职航空理论教员、海上飞行教员、武装直升机射击教员和夜视仪飞行教员。

作为昆明航空救援支队首任班子成员,为尽快实现森林航空救援队伍“辐射南北、纵贯高原”的目标,刘洪日日思进,步步向前,还不到40岁便已是满头白发。仅用2个月时间,刘洪便带领机组完成支队首飞,6个月就参加灭火实战。同时,作为高原航空救援事业的第一代创业人,面对组建初期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局面,刘洪总是主动作为,把高难、高危的任务和训练课目留给自己,主动承担接机、试飞任务,再把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

在飞行员心目中,刘洪是个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干将,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他都是第一个上。“他敢于去尝试,并不是盲目,这就是他敬业的体现。”副驾驶查志宏说。

平日里,刘洪经常对大家说,“森林消防指战员先属于国家,再属于小家。”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作为家中独子,面对父母残疾无人照顾、妻子待业独撑家庭、双子年幼急需父爱的实际困难,刘洪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一次困难申请、从未向身边战友讲述过一次家庭不易,一心扑在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的建设发展上。他的婚礼因任务数次推迟,甚至婚纱照都是结婚一年后补拍的。妻子两次怀孕、多次住院产检,他一再因遂行任务无法陪护,大儿子出生医院,小儿子出生时他在景德镇接飞机,是妻子独自一人做的剖腹产。父亲患疝气已4年时间,刘洪一直承诺抽空陪父亲到昆明做疝气手术,但直到牺牲也未兑现承诺……

尽管如此,但在妻子何静心中,刘洪是一个有责任心,顾家爱子,生活节省,疼爱老婆,行事作风稳重的丈夫。“就像他说的他是先属于国家的,穿上这身‘火焰蓝’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就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为国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是作为飞行战士的使命和职责。他心里不是没有这个家,也不是不懂柔情,而是工作需要他,单位需要他,航空事业需要他,他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个小家庭,苦练的本领就是要为国效忠。”何静说。

李凯涛:飞行员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

李凯涛(供图)

他逐梦蓝天,矢志投身航空应急事业;他精钻细研,努力锤炼过硬飞行本领;他忠诚使命,任务面前主动担当作为;他英勇无畏,践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他叫李凯涛,今年33岁的他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是一名老红军,二伯、四叔和弟弟也都曾在部队服役,一家人都传承着军人血脉和保家卫国的红色基因。

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李凯涛,从小就立志参军报国,成为爷爷和长辈那样的军人。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李凯涛毅然填报军事院校,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毕业后,李凯涛被选调到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工作,凭着对飞行事业的执着,他不怕吃苦,努力钻研,敢于拼搏,迅速成长为一名飞行骨干。

年7月,在外执行靠前驻防任务时,地方航空公司得知部队即将整体转制的消息,辗转找到李凯涛,许以丰厚的工资待遇,邀请他到其公司工作,但李凯涛毫不心动,坚决予以拒绝,坚定选择随队转改,继续为热爱的航空应急救援事业贡献力量。年7月,组建不久的昆明航空救援支队急需飞行骨干,李凯涛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放弃大庆稳定的工作生活,动员妻子孩子随他来到云贵高原,追梦逐愿、再立新业。

李凯涛常说,“虽然飞行员是高危的职业,但只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很多未知的风险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平日里,李凯涛始终把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作为精于专业的重要基础,常常把《航空知识》《飞行原理》和《空气动力学》等专业书籍放进口袋、摆在床头、带到外场,勤学不辍。作为森林消防队伍第一批自主培养的飞行员,每次新进高难课目和间断后首飞、排故后试飞,李凯涛都积极请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入队10年来,他累计飞行小时59分,架次,先后参与改装试飞、接机转场、靠前驻防、演习演训等大项任务20余次。在飞行员玉萧扬的眼中,李凯涛在他们同批4个飞行员中技术进步是最快的,平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都是在加班研究技术,每次飞完一个架次,他总会第一时间向教员请教,分析动作偏差,非得要搞明白才行。

年4月27日,刚从广西驻防归建不到3小时的李凯涛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正在住院急需陪伴的妻子,就再次主动请战执行大理苍山森林火灾扑救任务。任务期间,得知支队派人看望妻子,还专门打电话表示家人能够克服,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凯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不遗憾,也不后悔,因为和凯涛在一起的十年,是我生命里最最好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一心为党为国的好青年,他在我心里永远都是那个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妻子李园园说。

刘超:扎根直升机维修一线的“铁翼神医”

刘超(供图)

从天山之巅到大庆油田,再到西南春城,他把青春挥洒在挚爱的航空飞行事业上。13年来,作为森林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第一代创业人,刘超默默扎根直升机维修一线,不懈锤炼过硬机务本领,成为了战友们心中的“铁翼神医”。

自幼勤奋好学的刘超,年以高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追随自己的初心参军报国,他一朝宣誓,一生践行。

刘超的骨子里有一股工匠精神,每一项工作都认真细致、刻苦钻研。作为机务战线的中队主官和业务尖子,刘超熟练掌握直-9W、直-8、直-8A等机型的装备保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组排故,直升机定检及大型部件更换工作,累计飞行小时18分,架次,先后带领中队指战员出色完成飞机改装、发动机大修等急难任务20余次,“干就完了!”这是刘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云南省森林火灾高发频发的严峻态势,刘超闻令即动、勇上一线,始终冲锋在前,参与扑灭了一场场森林大火,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期间,为尽快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快速应急反应要求,刘超带领机务人员加班加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机务工作,形成一整套适应多样化应急救援任务的保障流程,做到计划性任务1小时完成准备,临时性任务30分钟完成准备,任务转换30分钟内完成再次出动准备,将机务准备时间大幅缩短。

队伍改革转制前,作为一名成熟的空中机械师,同批战友纷纷转业到地方航空公司,年薪近百万。面对四面八方的现实诱惑,刘超第一个递交了留队申请,带头表态投身航空应急救援事业,在他的感染带动下,所带中队没有一人提出离队申请,在改革转制大考面前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直以来,刘超把心思和精力都倾注在森林航空应急救援事业建设上,结婚十年来,只在每年休假时才能陪陪家人,儿子刚满7岁,他却从未接送过一次,从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为了更好照顾父母和孩子,妻子辞去工作,把家庭重任一人扛在肩上。年10月,妻子因过度劳累导致流产,在急需丈夫陪伴的时候,他因任务需要,仅仅请假回家陪了5天,就重新返回任务一线。

“他是我们的好兄长、好哥哥,不仅仅教会了我们笑着面对生活,更是让们在中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仅仅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导了我们成长,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位合格的领导!”队员刘万通说。

孙中杰:当兵保家卫国是我的梦想

孙中杰(供图)

从小,孙中杰成长在一个红色家庭,爷爷年参军,曾给开国上将苏振华当过通讯员,参加过解放战争;父亲曾在山西大同某部队服役,荣立三等功一次。红色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熏陶,让他在耳濡目染中埋下了许党报国的红色种子,报效国家、保卫人民是他一直的梦想。高考填报志愿时,虽然成绩远高出一本分数线,但孙中杰毅然填报了陆军航空兵学院。

军校毕业后,孙中杰自愿申请到艰苦地区工作,在祖国边疆一干就是8年。随后,因森林航空消防力量建设发展需要,孙中杰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从祖国西北边陲调到黑龙江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年7月,作为业务骨干,他又一次被抽调到位于祖国西南的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工作。

多年来,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岗位怎样调整,孙中杰始终秉持初心,坚决做到党让去哪就去哪,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因为与爱人常年两地分居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孙翼航”,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沿着自己的飞行梦想接力走下去。年9月队伍改革转隶前,面对已经转业到地方航空公司工作的战友高薪邀请,孙中杰丝毫没有动摇。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兵保家卫国是我的梦想,现在队伍虽然转隶了,我从事的依然是保家卫国的工作,这就是我一生不悔的选择”。

在孙中杰看来,机务工作事关战友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有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工作中的孙中杰一直把技术练精、专业过硬作为职业操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维修理论、钻研维修技能,总结提出了“特殊状况预先想、重点部位随时查、一般工作飞后做”的维护原则,先后写下40余万字业务笔记。

作为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第一代创业人和第一批业务骨干,孙中杰是机务战线的“老黄牛”,扛着最高的消防救援衔,做着最低调的人,默默研究高原飞行重难点课目保障特点和规律,在水箱、吊桶、机降、索滑降灭火飞行等课目中主动担当“教员”,为每名带教的机务“新兵”量身定制学习和帮带计划,经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带着大家熟悉检查路线和内容,反复示范机件拆装、讲解原理和排故方法,仅用半年时间就带教培养出23名机械师(员)。

在战友眼里,孙中杰的工作标准近乎“苛刻”,内场中他活泼开朗和大家打成一片,一旦进入外场就像变了一个人,眼里只有维护工作和专业问题,每天收班他总是最后一个走,无论其他人检查工作多么细致,他一定要自己再复查一遍才放心,被大伙戏称为“一检没”。

“工作上,他总是细心严谨,时刻对每项工作把关、复查。生活中,他像我们的老大哥,有些时候加班的晚,怕我们到食堂没吃饱,总是从空勤食堂带东西回来给我们,临走时还不忘转过头来,大方的说到,没吃饱的话,我宿舍还有泡面,记得下来拿,这几天加班辛苦,得多吃点。”梁豪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刘洪机组云岭高原空中守夜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