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去年,省民*厅结合*史学习教育,选树出30名“温暖使者”,他们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和*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是困难群众的守护者、温暖大爱的传递者,为民服务的奋斗者,是立足本职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近日,省民*厅举行“温暖使者大爱民*”主题宣讲,请听他们讲述的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受新时代江苏民*人的大爱情怀。
点击视频,走进“温暖使者”——周守伟
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
周守伟今年59岁,来自盐城市射阳县长荡镇敬老院。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工作过很多年,对农村尤其是对农村的孤寡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23岁入*时他就许下了“当一个农民好儿子”的心愿。30多年来,无论是担任村主任、村支书,还是敬老院长,周守伟都以“好儿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尤其在敬老院,周守伟更是用真心真情对待每一位老人,敬老人如父母,视服务为天职,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敬老院里住得舒心、过得开心、活得幸福。
1
守初心,信仰不变
曾经有很多人问周守伟,你30多岁就离开村支部书记岗位,到敬老院来侍侯孤寡老人,一干就是20年,把自已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敬老院里,到底值不值?每次他都是淡淡一笑了之。因为多年的养老工作使他懂得,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周守伟认为一个人被需要、被认可、被依赖,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守初心一时易、一生难。大千世界的诱惑比比皆是,几年来有多家养老机构找上门,邀请周守伟去负责管理,提出的高薪实在是诱人,听了也心动。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已有一份既轻松、又能获得高回报的工作。但是每当他想起老人生病时,那种默默无助的眼神;每当他出远门时,老人们恋恋不舍的深情目送;每当他出差回来,老人们热情相迎的嘘寒问暖,周守伟还真的感觉到他们需要自己、离不开自己,而他也更离不开那一张张朝夕相处的面孔,于是他决意把这份工作从青丝干到白头!
当然,周守伟对养老事业的坚守离不开母亲的理解、家人的支持。他清楚地记得,年12月,母亲因车祸住院。当时已近春节,一边是瘫痪在床的母亲要照料,一边是敬老院60多位五保老人生活要安排,怎么办?周守伟的哥哥和弟弟知道他为难,主动接过照顾母亲的重担。母亲也理解周守伟,催他回去上班。对于母亲的深明大义,周守伟无以言表,只是在离开她病房的时候,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眼泪转身而去。
年3月,母亲又突发心衰、肾衰,辗转射阳、盐城住院治疗,当时正是敬老院消防工程改造进入关键时期,工程安全和质量需要我去管理,各种事务和矛盾需要我去协调,周守伟只能再次将照料母亲的重担托付给兄弟和姐姐。两个月后母亲去世时,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长跪在母亲灵前,说一声:“母亲,请愿谅儿子的不孝。”
这么多年来,周守伟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民*人应该做的工作,但是组织和社会给了他很多荣誉,他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民*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提名全国道德模范。但周守伟深感自已的工作,与这些荣誉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因此,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更是把荣誉看成是*和人民对自己的鞭策与鼓励,是激励与召唤,要以更好的服务和良好的业绩来回报大家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2
献爱心,付出不悔
刚开始到敬老院,周守伟对养老工作认识也很模糊,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吃好住好。时间长了才知道,其实老人更需要的是一个“家”,需要像家人一样的陪伴与守候。
有个叫*锦坤的失能老人,已经在敬老院生活了12年,12年里从未下过地。由于长时间卧床,整个人抱起来就像一根木棍一样,没有一点弹性。第一次看到他,周守伟真的很难接受。老人也看出了他的为难,就对他讲:“小伙子,我年纪大了,没有多大要求,你每天能给我一口吃的,最后能把我送走就行了。”听了老人的话,周守伟很是惭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渐渐明白了自己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从此,周守伟就把*老当作家人一样对待,用亲情和爱心又陪伴了老人16年。老人在弥留之际一直念叨着:“还是共产*好,不但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而且还给我派来了一群孝顺的儿女。”
到目前,在周守伟手里,敬老院一共供养过位老人,收养患精神智力残疾的生活无着流浪人员39名,像*锦坤这样的失能老人,在院里还有不少。服务好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爱心,更需要有真心、细心和责任心。
年大年初一,倪同兵老人突发疾病,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周守伟发现后,立即将老人背上自己的私家车,直奔镇卫生院。经检查,老人疝气发作,医生讲,原本疝气并不是什么大手术,但是由于老人的小肠下漏量太大,随时都有因小肠坏死危及生命的可能,医院手术。情况紧急,周守伟二话没说,又将老人背上车,赶往县城。县院检查后认为,情况很严重,医院手术。周守伟又以最快的速度将老人送医院。此时此刻,家人们都在盼望着周守伟中午能回家吃个团圆饭。可是,医院跑前跑后,爬上爬下为老人办手续,找医生、做检查、守在急诊室,紧盯着老人的状态变化。待老人度过了危险期,他才松了一口气。而此时,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钟,肚子饿得咕咕叫,这个时候,周守伟才想起自己一天没有吃饭了。可是大年初一的夜晚,哪有商店、饭店开门呢?医院的茶炉上接口热水,补充点水分御寒。
为了满足老人的思亲之情,更减少老人外出的安全风险,长荡镇敬老院建成了亲情连线工作室,让老人不离院就能与亲属视频聊天。每当看到老人们与家人聊天时洋溢在脸上的幸福与满足,周守伟的心里就会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每年年初,长荡镇敬老院就将所有老人的生日时间公布上墙,生日当天专门为老人设置生日餐,让所有老人都能感受到生日的快乐,感受到家的温暖。瘫痪在床12年的丁长英老太,过岁生日时,周守伟特地买来大红唐装,按照农村的风俗,为她庆祝。老人高兴地说:“我经常遗憾,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寿辰,真没有想到,在我岁生日时是敬老院帮我了却了这个心愿。”
20年间,敬老院先后有59位老人离世。凡是在敬老院去世的老人,周守伟都带领敬老院员工替他们操办好后事,让每个老人都带着尊严,安心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3
持恒心,步履不停
长荡敬老院是由村办小学改造而成,原来基础设施十分破旧,环境又脏又乱,直接影响着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20多年来,周守伟克服重重困难,寻求社会各界支持,持之以恒抓基础设施建设、院办经济发展和日常规范化管理,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年,*府决定扩建老人宿舍楼。这是敬老院多年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好事多谋,正当院员工满怀信心准备筹建工作时,却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敬老院无《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导致立项、规划、建设许可等手续无法办理。为不影响建设工期,周守伟前后近百次,跑县市有关部门协调,最终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办成了各项审批手续,而且还使这一规划投资多万元、新建多平方米的老人宿舍楼工程得以如期开工建设,并于当年投入使用。
为了改善院内环境,周守伟带领敬老院员工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先用碎砖拼成花园花池的雏形,再铺设好园内道路。没有苗木,就买来绿化书籍,边学习边培育。通过20年的接续建设,敬老院已经是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大花园。目前,院内各项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已经成为集生活、娱乐、健身、康复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标准养老服务中心。
为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周守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靠锹挖、筐抬,硬是把一块荒废坟地平整成粮田,种植玉米,当年就收获了多斤。此后,又建猪舍、鸡舍,种植蔬菜、中药材,培育花卉、苗木,院办经济搞的红红火火。每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
为了建设规范化、特色化敬老院,周守伟积极探索管理途径,创新管理举措,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长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六准则》,受到全县养老系统认可,在盐城市民*系统交流。
良好的服务、齐备的功能、一流的环境,也吸引了外地老人前来考察、入住。南京秦淮区的李晓奶奶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从江苏卫视上看到长荡敬老院后,慕名前来考察并入住。她说在南京、安徽两地看过多家养老院,比来比去,还是长荡敬老院的环境好、服务好、人员素质高。虽然老人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是鼓励的成份,但是周守伟听了以后心里还是感到暖暖的,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老人们的口碑就是自己工作上最好、最大的奖杯。
再过一年周守伟就要退休了,因此,他格外的珍惜与老人们待在一起的时光。他说:“只要我在养老岗位上一天,我都会秉持初心、爱心、恒心,忠实履行“敬老人如父母,视服务为天职”的承诺,为养老事业奉献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原标题:《周守伟: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
温暖使者大爱民*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