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冲穴
中文名称:气冲。
英文名称:qìchōng。
别名:气街穴,羊屎穴。
定义: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腧穴(三级学科)。
定位
曲骨旁开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冲脉所起。
《医学入门》云:“天枢下八寸动脉。禁针,灸五壮。主腹中大热攻心,腹胀,脐下坚,癫疝,阴肿阴痿,茎中痛,两丸牵痛不可仰卧,及石水腹满,热淋不得尿,妇人月水不通,无子,气乱绞痛,胞衣不出。已上不容至此,俱腹部三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部分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二、冲门穴
取穴方法
冲门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中文名冲门穴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主治疾病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基本介绍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敦穴治疝气。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一1寸。
别名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
注解
1)冲门。冲,冲射、冲突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故名。
2)慈宫、上慈宫。慈,仁慈也。宫,聚散之所也。上,上部也。慈宫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血非高温之性,虽为炎上,但却不克肺金,如脾土之母对肺金之子有仁慈之性,故名。
3)冲脉。冲,冲突也。脉,脉气也。冲脉名意指本穴气血运行为冲行之状。理同冲门名解。
4)前章门穴。前,与肝经的章门穴相区别也。章,大木材也,大风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前章门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强劲的风气。理同冲门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脾经向腹部冲行。
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