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2、《本草备要》:“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癖奔豚,腹痛口臭,脑疳齿,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3、《本草便读》:“宣中暖胃,故味辛以且温;达肾壮阳,因气香而带苦。并能疗呕吐呃逆,兼可医癖奔豚。”
4、《本草乘雅半偈》:“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诸肿,齿疳。能发诸香。”
5、《本草从新》:“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癖奔豚,腹痛口臭,脑疳齿,痘疮灰白不发。”
6、《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痢,正气,止心腹痛。”
7、《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消痃癖,除冷劳。”
8、《本草撮要》:“功专去胃寒,得甘蔗、生姜治朝暮吐;得柿蒂治呃逆;得五味子治奔豚;得生姜治食蟹致伤。”
9、《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诸肿,齿疳匿。”
10、《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11、《本草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