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绿豆
TUhjnbcbe - 2021/8/10 1:14:00

概述

绿豆(Vignaradiata(Linn.)Wilczek.),属于豆科。别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原产地在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绿豆主要的出口国。种子和茎被广泛食用。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之功在肉。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

别名

青小豆。

图片

产地

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性状鉴别

绿豆短矩圆形,长4-6mm。表面绿*色、暗绿色、绿棕色,光滑而有光泽。种脐位于种子的一侧,白色,条形,约为种子长的1/2。种皮薄而坚韧,剥离后露出淡*绿色或*白色2片肥厚的子叶。气微,嚼之具豆腥气。以粒大、饱满、色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

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消暑;利水;解*。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药物及食物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g;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放不可去。

2.《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3.《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相关配伍

①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

②治消渴,小便如常:绿豆二升,净淘,用水—斗,煮烂研细,澄滤取计,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

③治十种水气:绿豆二台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

④治小便不通,淋沥: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熟食之。(《圣惠方》)

⑤治赤痢经年不愈: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

⑥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绿豆、大*。为末,薄荷蜜水调涂。

⑦治痈疽: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⑤方以下出《普济方》)

⑧治金石丹火药*,并酒*、烟*、煤*为病: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⑨解乌头*: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相关论述

1.《纲目》: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2.《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看,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3.《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扰,服此性善解*,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4.孙思邈: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

5.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

6.《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7.《开宝本草》:主丹*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END-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投稿,商务合作,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