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日一味中药海藻
TUhjnbcbe - 2021/8/9 15:54:00
病*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海藻haizao


  海根菜、鹿角尖、大蒿子、海藻菜、乌菜、海带花。


  Sargassum


  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藻体。前者称“大叶海藻”,后者称“小叶海藻”。

①羊栖菜(《漳浦县志》),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多年生褐藻,肉质,*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

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②海蒿子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厘米。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

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

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气腥,味咸。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分枝多。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气腥,味咸。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味咸,无*。"

③《药性论》:"咸,有小*。"

入肺、脾、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脾。"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①《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②《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癀,留气,热结,利小便。"

③《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④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癀疾。"

⑤《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⑥《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③《本草汇言》:"口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㈠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更以酒二升溃,饮之如前。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尽更作,三剂佳(《肘后方》)㈡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面炒过)、白僵蚕(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气。(《世医得效方》)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洗)、龙胆、海蛤、通草、昆布(洗)、矾石(枯)、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物。(《三因方》破结散)

亳州鑫绿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味中药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