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药材香附
TUhjnbcbe - 2021/8/8 3:59:00

本品为常用中药。属理气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香附子”,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制香料,故名。

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来源:为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块茎。野生于海、河、溪边沙地上较多。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产地: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约1.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棕褐色。全体具多数环节纹,附生棕色毛须及残留的根痕(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质坚硬,经过蒸煮的折断面有光泽,色显紫红,直接晒干的色白而显粉性。外皮与中间圆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散步有黑色点状维管束。气芳香,味辛苦。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香附稀,香附醇,并含脂肪酸等。

炮制: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斤,用*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斤,用米醋、*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

主治: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注意: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香附的功效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

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

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香附的作用

1、脘腹胀痛

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

中医认为,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3、对子宫的作用

香附能抑制离体子宫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4、镇痛作用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5、抗菌作用

香附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比如香附挥发油对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亦有效。

6、麻醉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香附有麻醉作用。

7、解热作用

香附醇提取物对发热有解热作用。

8、降温作用

实验表明,香附可以降低直肠的体温。

9、抗炎作用

对于炎症引起的脚肿等症状,香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0、保护支气管

香附对支气管痉孪有保护作用。

11、止呕吐

中医认为,香附可以止呕吐,对于呕吐犯恶的人,服用香附可以止呕吐。

12、安神宁心

香附能够安神,对于浮躁的心情导致的肝气郁结,心烦意乱,香附可以稳定情绪,安神宁心。

13、降压

服用香附,可以使得血压缓慢下降,可持续0.5~1小时。

14、强心

香附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其强心的有效成分与生物碱、*酮、苷类、酚类等均有关。

香附的食用方法

采集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采挖。

制法

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

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斤,用*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斤,用米醋、*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

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香附的药理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香附子(购自南京,据说产于广东)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

2、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3、镇痛作用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4、抗菌作用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香附的治病验方

香附的炮制十分重要,因炮制不同,用途各异。制法分别有姜汁、童便、米醋、盐水、*酒、炼蜜制等,更有生用、熟用、炒炭用之别。大凡生用上升胸膈,外达皮肤;炒用下人肝肾而行腰膝;炒黑为炭则止血;姜汁炒则化痰饮,童便炒入血分而补阴,盐水炒则人血润燥,*酒炒则通行经络,米醋炒则消积化滞,著名的妇科用药四制香附丸、七制香附丸,其中香附就是经过数次炮制而入药的。

1、活血调经

玫瑰香附猪肝汤:香附5克,猪肝克,干玫瑰花7朵,葱段、姜片、橄榄油、淀粉、盐、料酒各适量。猪肝洗净切片,加少许淀粉拌匀。香附洗净,与玫瑰花一起,加3碗水,煮约5分钟出味后熄火,去渣留汤。汤汁煮滚,滴数滴橄榄油,入猪肝片、葱段、姜片,快火煮熟,加盐、料酒调味即可。

2、理气解郁

香附芡实粥:香附1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香附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芡实、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加白糖调味。

3、疏肝理气

香附茶:香附、川芎、茶叶各3克。香附、川芎润透,切薄片。把川芎、香附、茶叶放入炖杯内,加水毫升;把炖杯置大火上烧沸,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成。

香附的相关配伍

1、解诸郁

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

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偏正头痛

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

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

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

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7、治肛门脱出

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香附的附方

1、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

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2、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

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3、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

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4、解诸郁

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5、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

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6、治偏正头痛

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7、治吐血

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8、治小便尿血

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9、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

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10、治肛门脱出

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11、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

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12、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

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13、安胎

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14、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

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15、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16、治乳痈,一切痈肿

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17、治耳卒聋闭

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18、治聤耳出汁

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19、治四时瘟疫、伤寒

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20、治跌打损伤

炒香附四钱,姜*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

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毫升,文火煎至毫升,备用。用法:㈠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㈡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处方举例:

1、香附芎归汤(《肾氏尊生书》):香附9g,川芎4.5g,当归12g,白芍9g,艾叶(炒)9g,熟地30g,麦冬9g,杜仲9g,橘红3g,青蒿6g,甘草3g,水煎服。

2、香附散(《沈氏尊生书》):香附9g,栀子6g,川连3g,陈皮6g,法夏6g,水煎服。

3、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香附3g,旋复花9g(布包),茯苓9g,苏子9g,陈皮9g,制半夏9g,薏苡仁15g,水煎,分三次温服。

香附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材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