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传统家具的爱好和追求是比较特殊的,其中“佳材”的观点是在几百年的取材用材中形成的。
木材由树而来,与钻石、*金的形成还大不相同。由于几百年的阳光雨露滋润成长,集天地之精华,造就了它独特的油性、密度和行云流水般的纹理,红木种类繁多,广义讲,凡是纳入红木标准里的五属八类33种,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质树种,各有特点和千秋。本无贵贱之分。但经过市场的推广和资本的运作,才有了今天身价的不同。中国传统家具用材到底有哪些美的特点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玉一般的质地
我们这个民族对玉也是有着特殊的爱好和追求的,玉器使用的历史有七八千年之久。从这里入手分析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对于木材特别是那些很难加工的硬木情有独钟。
玉与一般的石头不同,与人有一种亲近感。玉有软硬之分但给人的感觉都是温润的,这与木特别是硬木给人的感觉很相像。玉在中国儒家文化中被赋予很深的含义,与君子的品德等同或说君子比德于玉,玉被赋予了很高的人格因素。因此,过去说玉有“五德”,这“五德”在中国传统家具用料中也都有体现,可以说与之相同。
一德曰“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是说外表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君子要温和、有仁爱之心。
二德曰“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是说内外的质地均匀,意味着君子应表里如一,竭尽忠义之心。
三德曰“其声舒畅,博以远闻,智之方也”,是敲击时会发出清亮悠扬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君子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理念传播到四周。
四德曰“不挠而折,勇之方也”,说硬度比较大,表明君子刚毅的性格,更可贵的是韧性也很大,隐含着君子刚柔并济,坚毅且不失灵活。
五德曰“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坚韧,即使断开边缘呈毛茬状,并不像其他材质的裂口那样锋利,以表明君子自我约束不伤害他人。
这仁、义、智、勇、洁五德用在“我们的木”上也是合适的。“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恰恰也是木的写照。正是木性这种如玉的特质,使得中国人对木的感觉多了几分,成为重要的美感之一,从而使我们对传统家具除了外观造型的欣赏和生活使用之外,多了一分把玩、抚摸的爱意。
在硬质木材上的雕刻还有玉雕一样的同质表现。由于质地的原因,被雕刻部分在打磨后光泽迷人,不同的面从不同角度折射不同的光。这种艺术表现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华所在。
二、画一样的神韵
每一种木料,由于生成条件不同气干密度不同,生长轮不同,锯切角度不同,所形成的图案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无一相同。正是这些图案的变化,形成了家具材料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木料图案不一样,有的像水波纹,有的像版画,尤其是一些深色硬木,如*花梨紫檀之类,黑色素分布所产生的纹理与中国水墨画很相像的,尤其是在合适切面之中。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基本是抽象的,与西洋绘画走的是两条道路。中国宣纸是一种可渗透的介质,墨加上水更是渗透性很强的材料。墨在宣纸上落下会有一种自然晕开的特点,这种特点铸成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凭此中国水墨画独步世界画坛,也熏陶了中国人的审美观。
由于这样的审美观点,使我们在木材中能够发现中国画中的那种神韵,这是木的中国精神。实质上是通过对木材的加工,把我们的审美理想“木化”了。这种“木化”的审美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可能形成。我看到家具上好的木材选择搭配,看到那些美丽的纹理就会想到石涛、八大山人、傅抱石……,不知道他们是否从明家具的用材中学到过什么。
这种“木化的审美”虽然在材料上不分贵贱,它的生成也难辨高低,但是“木化的审美”在意境上却有高低优劣之分。如果不是这样传统家具的艺术性就无法分辨了。就一个“意境”区分了艺术家与工匠,区分了艺术品与日用品。就拿现代实木家具的用材来说吧,这里也有木质木纹的追求,但是绝对没有传统家具对于神韵的追求。
三、于身心的补益
这好像已经不关乎美学了,但因为木的好感即美感也是介乎此而形成,也就一并叙之。
多年以前曾匆匆看过一篇文章,对树木的歌咏一类,后来想再看却没有找到。记得有一段是说木材虽然被切割被加工了,但是它还活着。它的细胞还是活的,它还在呼吸。其实这很正常,这就是为什么木材在干燥之后还会变化。自此以后对于木材的敬重大为加深。
虽然不是泛神论者,但看见这些木头做成的家具,总认为是和我们共同生活的成员之一,相信它们是活着的,相信它们仍在呼吸,也相信它们虽然外形已被改变但内在的性格并未变化。《木材》一书在首页上这样说:“这些植物大多以管状细胞为基本元素,它与我们的发明、房屋、文化与食品发展史携手共进,没有任何其他材料能像木材那样,千百年来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看着这样造物不应该心存感激吗?它们陪伴我们走过了几百万年的历程,今天仍在服务于我们。我们可以从森林树木、木材中得到多少,学到多少?
至于对身体的补益,我们多听说降香*檀入药有安神益智的作用。其实,很多树木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只是各有作用不同。仅《本草纲目》收录木部作物条目就有一百一十九种。这里再抄一两段以祛未知。之一:“杉木”,气味:辛,微温,无*。主治:疮,煮汤洗之,无不瘥。煮水浸捋脚气肿满。服之,治心腹胀痛,去恶气。治风*奔豚,霍乱上气,并煎汤服。之二:“榆”,白皮,气味:甘,平,滑利,无*。主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断谷轻身不饥。其实尤良。疗肠胃邪热气,消肿,治小儿头疮痂疕。通经脉。捣涎,傅癣疮。滑胎,利五淋,治齁喘,疗不眠。生皮捣,和三年醋滓,封暴患赤肿,女人妒乳肿,日六七易,效。利窍,渗湿热,行津液,消痛肿。其他医书如《神农本草经》也都有注树木之药用。
再抄一段以见中国木文化之味:五代时一名杜仲之人,常年炼丹,求不死之药。然而数十年过去,头发依然变白,身体日渐衰弱。某日,杜仲突然发现,门前一片茂林,从幼时至今一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乃取其皮叶熬水饮之,后得道飞升而去。后人将此树名为杜仲。
继续伴随着我们罢,有灵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