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典配穴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挾胃,属肝而络于胆。故能舒肝,补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和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为元气之关藏,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气。故疝气等症得愈。(此法治疝气,效果显著。)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本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十三*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END·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倪海厦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3群已经满人,还可以进4群
可以加群主,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往期精彩内容:
偏方治大病——木耳红糖方治各种急慢性扭伤有奇效
三伏天晒背,养背即养命!
三伏天,不论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
中医不传之秘:捷效刺血!
被遗忘的中药——灶心土
中医入门必背
《汤头歌诀》
中医经典必背:任督二脉、十二经脉歌诀
86种常见病症的经方选择(下篇)
86种常见病症的经方选择(中篇)
86种常见病症的经方选择(上篇)
针灸二十八绝穴
夏天这么热,做三伏灸可以开风扇吗?能不能在有空调的房间艾灸?
李可:为什么学中医顾虑多?皆因西医死人事小,中医死人事大!
小方治大病——民间偏方验方剂,珍藏版
身怀绝技却无行医资格,提着脑袋治病的民间中医!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度好文)
十二经穴位即景诗,好诗,好图!
救命啊!古中医溺水急救方法!
有虫入耳怎么办?简单实用的中医妙方!
南怀瑾老师:夏至一阴生,千万要注意温养,把握天地法则
广州39位深藏不露的中医,赶紧收藏!
台湾使用经方的中医诊所
董氏奇穴入门——常用奇穴高清图解
太实用了!伤寒六经症状大全
梁冬——最好的中医是自己!
狂犬病,古老的中医方子可救命!
”八卦神医”——李阳波传奇
神奇的祝由术,有多厉害?
中医的五音疗法!附音乐!
*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精辟!西医是如何祸害中华民族的!
失去中医,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
涨知识了,三十一个中药之最,收藏学习!
一病一穴:46种疾病的治疗经验
著名导演张艺谋谈中医:中药是神造的,西药是人造的!
针灸大师承淡安:艾灸心得23条,必须收藏!
赤脚医生:看病吃药不收钱,整整温暖中国20年
鱼刺卡喉怎么办?六个小妙招轻松解决!
先煎、后下、包煎……这些中药特殊煎法你知道吗?
太全了,针灸按摩全息之精髓
*煌: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子午流注——今日开穴
毛主席关于中医的预言,太神奇了!
我所知道的中医高人!
诸葛亮料事如神,千古预言奇书《马前课》预言千年后事,太神了!
灵龟八法开穴法,详细解读!
了凡四训———短命无子的命数,看袁了凡如何改命!(附电影)
学中医有没有天分,看看你的命里有没有天医星?
《医痴叶天士》,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电影!真正的中医精神!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史上有名的针灸奇案六则,神奇的故事!
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最佳艾灸顺序、时间,从年、月到日,彻底说个清楚!
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我对抗生素的思考
*煌——血府逐瘀汤可以治这八类病
化学家自学中医治愈癌症,宁愿得罪天下西医也要说出这句大实话
80岁老中医潘德孚:天下无癌论手术不能除根,化疗、放疗都在杀人
《中医舌诊》,26张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仙人揉腹法,祛病延年有奇效!
中医史上最大的浩劫——近代中医管理
化铁丸,治疗足跟痛、骨刺有奇效!
罗大伦:作用被远远低估的血府逐瘀汤
谢锡亮:灸法的要诀与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手工制作中药丸,大蜜丸,水蜜丸制作完整流程!有图有真相!
谈谈自学中医的方法
14首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一定要背下来!
宋代中医科举考试题曝光,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考试!
活用小续命汤治中风,果然名不虚传
神奇的子午流注,你也可以当神医!
十个中医戒烟验方,戒烟不再难!
胡希恕经方故事十四则
太详细了!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
杀死中医不用刀,只要西医开中药!
欲复兴中医,先废除中医执业医师制度!
揭秘:中医和西医的治病的真相!!
潘德孚:服用终身的药一定不是治病的药,而是治出新病来
经方大师倪海厦经验总结: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手脚病常用方
失传已久的50首中医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老中医》原型的学生亲笔:我所经历的反对“废止中医案”的全过程
古人睡觉的智慧——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董氏奇穴放血疗法大全(纯干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集共集
董氏七十二绝针,有配图,一目了然!
广东中医风波起:考生摆擂PK考官
钟南山: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治癫狂痫证四方
看《老中医》必备的历史背景知识!全国中医界反击“废止旧医案”
广东中医风波起:考生摆擂PK考官
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课程78集(全集)
挽救中医不被消灭,吕炳奎泣血上书中央全文录
央视开年大剧*倾情演绎《老中医》,2月21日正式开播
年薪60万美元,美*公开招聘中医针灸师
为什么要吃五谷主食?因为里面蕴含生命力!
郭生白:很多孩子的肺炎,全部都是因为强行降温导致的!
花椒炖梨,强力止咳!比任何止咳药都给力,还没任何副作用!
不是中医没用,而是你没见过真正的中医!
十种健脾胃的中成药,该如何选?
中药情书十二首,美哭了!
打HPV疫苗成为“时尚”的代价:一年内致人死亡,5万例不良反应!
潘德孚:血液检验后面的陷阱——白血病!
中医脉诊入门丨十分钟看懂濒湖脉学!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民族如此使劲消灭自己的民族医学
人民日报: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
针灸“十三*穴”
古书记载的失眠五方
4岁女童输液死亡!流感下的宝妈悲痛欲绝:孩子,是我亲手害了你!
国医大师邓铁涛——亡了文化比亡国更可怕!
九宫八卦手诊图解
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培养的是中医掘墓人
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上)(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下)(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珍藏已久的中医民间经验秘方个
中医的根在民间(好文!)
为什么现在台湾人基本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专访李可——回到古中医的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