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腹证
《伤寒论》第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大承气汤,治腹坚满,或下利臭秽,或燥屎者(凡有燥屎者,脐下必磊砢,肌肤必枯燥也)。”
如云腹坚满,即腹部膨满而坚,抵抗力大者,虽为本方之腹证,未免有泛而不切之弊。
“《蕉窗杂话》云:用大柴胡或柴胡加芒硝汤(求真按:此柴胡加芒硝汤,即大柴胡加芒硝汤)证,若概用承气汤,其泻下虽同,而缓解两胁、心下之痞硬则甚薄弱,此二类泻下药之所以分别也。
夫承气汤之腹候,心下宽缓,自脐上至脐下紧张有力。
又阳明篇所说之小柴胡汤证,若不进至大承气,则有不能缓解之势。因小柴胡仅有缓解两胁及心下,而不能解决中脘以下之硬满也。
又此处若用大柴胡、柴胡芒硝汤(求真按:此亦大柴胡加芒硝汤)等泻下时,解热反退缓,终成坏证也。是以与大小柴胡及柴胡加芒硝等证,各有差别,宜注意其差别处,则能了然如指掌矣。”
如上所云,则大承气汤证之腹满,足脐部中心及于上下左右坚满,而以心下及下腹部无变化为常(前之少腹坚满为例外);若有心下硬时,虽疑似于大柴胡汤之心下病硬,但此外必有胸胁苦满,而本方则无此证,可以判别。
若此二方证并发时,宜断其剧易缓急。应先处以本方,后用大柴胡汤乎;或先处大柴胡汤,后用本方乎;或二方合用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或为大*牡丹皮汤证剧乎,或此证与大柴胡汤证合并时,往往酷似本方证,鉴别颇不易,须切记之。又本方除燥屎,决非本方之特能,调胃承气汤亦能之。故仅由腹坚满,有燥屎—证,不可漫投焉。
02调胃承气汤腹证
《伤寒论》第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腹不满(吐后,如腹胀满者,例外也),于脐中心之腹底及上下左右有凝结而觉抵抗,且有压痛者,即本方之腹证也。
03桃核承气汤腹证
《伤寒论》第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仲景曰:热结膀胱,又称少腹急结。然由余多年之经验,此急结存于膀胱部位者较少,而常位于下行结肠部,即以此部分沿其横径,向腹底以指头擦过的强按压,而触知坚结物,病者诉急痛者,当以之为少腹有急结。
此虽即为急结之正证,然不仅有大、小、广、狭、长、短之不同,且时上迫左季肋下及心下部,使上半身亦有病,又下降于左肠骨窝及膀胱部,不无使下半身病者,故诊时必须用意周到也。
“和久田氏曰:由左脐旁,天枢边(求真按:按天枢者,假定脐广一寸,更在其外端侧方一寸之部位也)上下二三指间,以三指探按得有结者,由此邪按(求真按:邪按者,谓沿其横径而按也)痛甚上引者,为桃核承气汤之腹证也。
或脐上、脐下亦有结,按之痛,但得于左脐旁者为正候,而及于脐之上下者,可知其结之甚也。但按之虽得结,不觉痛者,非急结也。
又按之虽痛甚,然其结处指头觉软者,虽为血结,非此方证也。
又按之痛引腰背少腹者,亦非此证(求真按:此未必然,不可信之)也。且其结有大小,不能一定,不可草率诊过。
此结因瘀血而逆上干胸腹,甚者迫于胁下(求真按:迫于左胁下之略),自胸胁彻背而痛,发作有时,不问男女,均称肝积,攻左肝经。
此证多因血气上冲而急迫(求真按:当为瘀血上冲),性情急暴不堪;或眼白多,其人如狂,触事易怒;或掷器物,泄散其怒之类,常使心腹间急;或有头痛、头重、衄血、龈血等患;或*及下部,有痔疾、脱肛、妇人经水不利之患;或剧时胸胁逆满,挛急而痛,甚有噤口、断齿、卒倒者;或有攻于心胸,胸背彻痛,时时吐苦酸水者。
此证似于水气上冲左胁下,转下降于左脐旁,治之以热酒或牡蛎末等,虽即能见效,然经时再发,有似留饮。但留饮止于心下,此证留于左脐旁,以分辨之。
动气自左,服此方有应效者,动气复于任脉之行(求真按:有本方证者,腹部大动脉之搏动偏倚于左侧腹部,然服本方有效者,是复于正位也),是引病也。
其他伤寒,瘟疫,痢疾及一切杂证,胎前产后,落马坠损等证,有用此方者,亦须审其腹证耳。”
此说概佳,宜精究之。
04大*牡丹汤腹证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牡丹汤主之。
仲景谓小腹肿痞,东洞翁以本方治脐下有结*,按之则痛,及便脓血者为定义,脐下部有凝块,或有坚块,按之则疼痛者,即本方腹证也。
然系故恩师和田先生之创见,故余从而实验之,如前说者,比较的稀有。
而对于盲肠或阑尾部之左侧腹部各有一个之凝块或坚块,按之则疼痛者,为反多,故合此二说,以为本方之腹证。
苟见此腹证时,不问为阑尾炎或其他如何之病证,均当以本方治之。
而大*牡丹皮汤去芒硝加薏苡仁方之凝块或坚块之坚度,比较的稍弱;大*牡丹皮汤去大*芒硝加薏苡仁方,为尤弱也。
05附:桂枝茯苓丸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因本方中有芍药,当然有腹直肌挛急之症,然其挛急与由水谷二*之挛急异,是由于血*之故,所以仅有左腹直肌挛急耳,而右侧全不挛急也。假令有之,亦必比左侧弱度为常。
又有桃仁、牡丹皮,故得征知有癥,即血塞在脐直下部,然不如大*牡丹皮汤之小腹肿痞,及抵当汤之小腹硬满等之高度,而呈比较软弱凝块,按之微痛为止。
又以有桂枝、茯苓,则可能有如苓桂术甘汤证之上冲、眩晕、心下悸等证。然与彼必伴水*,沿右腹直肌上冲,而致胃内停水者异,必凭左腹直肌上冲,且无胃内停水也。
故病者若诉上冲、心悸、心下悸等证,横经其左腹直肌而按之,认为挛急疼痛,且在脐下部触知软弱凝块,亦诊得压痛者,不问男女老少,以之为本方之腹证。
06下瘀血汤腹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如仲景所谓有干血着脐下,则本方证之瘀血块,密着于脐下部之腹底,按之则有抵抗而压痛,然往往因知觉过敏,难以触诊,与其他之瘀血证有别也。
07抵当汤腹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仲景谓本方之腹证为小腹硬满或小腹硬,然视触诊上,与大*牡丹皮汤之小腹肿痞多不能区别,宜参照脉证、外证而决之。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