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解读《伤寒论》的人都在说五苓散是解表之剂,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说五苓散是解表剂的人主要依据就是“脉浮者”,只要出现浮脉,就是表,以此有这个误解。
脉法说“一份浮脉一份表”,事实上,浮脉并不一定代表着在表,也有可能在里。如果将肺表为表,那么浮脉只有在寸脉浮和整体脉浮的条件下,才是表。如果是局部脉浮,那就不是表,很有可能是里。
比如,关脉浮,其实就是在里的胃,或者胆府之病,左关脉为肝胆之病,右关脉为脾胃之病,需要区别对待。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所治疗的浮脉,既不是在表之浮,也不是在中焦之浮,而是尺脉之浮,所以以此来断定五苓散治疗表证,是有失稳妥的。
五苓散证一般有口渴,但是这种口渴是有特点的口渴,一般还会有小便不利等情形,舌苔有时表现的比较厚腻,大便也比较溏泄,关键时刻还有皮肤干燥,所以五苓散是一个很好的护肤品。
一般来说,皮肤之中水湿之气比较旺盛的,都会表现出皮肤很晦暗,而金旺才能表现出比较白皙,所以五苓散用来治疗体内湿气盛,皮肤粗糙等问题。
五苓散治疗水逆证,即体内湿气重,饮食入口即吐,这是因为人体的中焦有水湿困脾,饮食进入脾胃之后就表现出来中焦大水汪洋,人体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呕吐。所以五苓散治疗的疾病之中,就有一种是水停中焦。
所以五苓散治疗的是水痞,即水液停在胸下,表现出来的跟半夏泻心汤很类似,只不过半夏泻心汤是湿热蕴结在中焦,而五苓散则偏向于寒湿,区别对待。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主要是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每一味药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尿药,桂枝虽然没有明文说可以利尿,但是张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出现了小便便利,便减去桂枝,可以看出桂枝利尿作用很强。
很多情况下,利尿是用来扶阳的最好的方法,叶天士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五苓散在很多时候就可以用来通阳。比如,对于夏季水湿太旺盛,作为除湿剂,五苓散就可以防治中暑。
五苓散之所以叫做五苓散,很多人说“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有关,即五苓散可以协助人体进行水液的代谢,可以协助膀胱气化,而膀胱气化其实又跟皮肤有关,所以很多时候用五苓散来治疗皮肤疾病,特别是夏季因为水湿问题导致的皮肤病,以五苓散作为治疗方药,疗效都非常好。
因为五苓散治疗的是水液病,所以跟水液有关的疾病,很多时候可以考虑到五苓散,如我们知道的癫痫发作一般都有口吐白沫,这种白沫一般认为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所以有报道,以五苓散治疗各种癫痫,疗效显著。
另外,对于经常晕船,晕车的人来说,其实中焦水饮才是根本原因,所以用五苓散可以很好的改善晕车晕船等现象。
腹泻,有的时候是水泄,主要原因是小肠的泌清别浊的功能障碍了,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促进水液的正常代谢。同时,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疝气,其实就是小肠下垂,而用五苓散就可以健全小肠的水液泌清别浊功能,所以疝气很多时候也可以用之。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症状在使用五苓散的时候,必定有一个小便不利,因为这是五苓散的对症之一。
五苓散还有很多经典组合,比如我们常用的茵陈五苓散,其实就是因为五苓散的祛湿功能强大,再加上一点茵陈,就可以非常好的转化体内的湿邪了。对于因为肝脏不好导致的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疗效都非常好。
五苓散还可以跟平胃散搭配,主要面对的就是中焦水湿问题导致的脾胃疾病,腹胀、腹泻等等。也可以跟小柴胡汤搭配,本来小柴胡汤是有除湿作用的,但是小柴胡汤的除湿作用稍微弱一些,搭配在一起对于很多中焦湿气重,又有肝气郁结的患者,疗效非常好。
前期精彩:
前期名方妙用汇总:名方妙用
学习五运六气:易道春秋-培训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