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思超(—),女,浙江金华人,现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已在《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论文多篇,论文《稿酬制度与当代文学生产——以汪曾祺书信为中心》(刊发于《当代作家评论》年第6期)获江西省首届大学生文学评论大赛一等奖。
毕文君(—),女,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现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刊与当代文艺生产:《红旗》杂志研究”等四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史传传统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2月版),该书获第十五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内容提要
在当代文学中,汪曾祺坚持对短篇小说文体的耕耘,但鲜为人知的是,汪曾祺也曾苦心构思长篇小说的创作计划。以书信为线索,可以发现汪曾祺长篇小说的创作计划不仅贯穿了现当代文学的年代、年代和年代三个时期,而且还囊括了历史小说、高邮系列小说、自传体小说三种题材的篇目。但由于作家本人独特的短篇小说的文体意识、身体状况以及新时期复出以来纷至沓来的文坛邀约等因素,汪曾祺的长篇创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遗珠。此外,汪曾祺的长篇创作计划在私人书信和公共传播领域中还出现了两种话语。关键词
汪曾祺长篇小说创作计划书信
汪曾祺以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在文学长廊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之王”。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专事短篇小说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对短篇小说创作如此心无旁骛而又功勋卓著者,汪曾祺一人而已”1。的确,在公开发表的文论诸如《短篇小说的本质》《〈汪曾祺自选集〉自序》等文章中,汪曾祺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短篇小说文体的偏爱以及对长篇小说体裁结构的疑问,甚至连其子汪朗也认为父亲一辈子只会写短篇进而产生这样的误解,“至于长篇小说,爸爸从来就没打算写,他看不上”2。但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也曾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深思熟虑,尤其是对小说《汉武帝》的筹备可谓周详,“一个间接积累大半生,直接酝酿了十五年之久的长篇小说创作计划”3。从书信入手,汪曾祺长篇小说的创作计划历经年代、年代和年代三个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的思索和准备,且在公共传播的领域和书信的私人领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话语。
一、从书信看汪曾祺对长篇小说的构建?
《汪曾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月出版)收录的篇小说均为短篇小说。无论是在年代的小说创作,还是年代复出以来,汪曾祺始终以清新隽永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