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岳美中先生的医案。
奔豚案(岳美中医案)
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
桂枝15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g,茯苓9g,以和胃逐饮,嘱服10剂。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数剂而愈。
看完这个医案,我们知道了这个病人患的是奔豚病,用的是桂枝加桂汤,但是为什么不用奔豚汤呢?苓桂枣甘汤可以不?很可能很多关键点没有说。没办法,目前很多医案都是这样,看完你也照样不会用。关键问题不告诉你。
桂枝加桂汤的:
1.寒气上冲之奔豚证:以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刺痛欲死,起卧不安,有发作性;心下悸,短气急迫不能忍耐,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小便清;舌质淡,舌苔薄白滑,脉沉迟。
2.常用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歇斯底里性冲逆、感冒、妇人更年期之“逆上感”、呃逆、食后嗜睡、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等属于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1.桂枝加桂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气上冲逆。桂枝加桂汤证较桂枝汤证,寒邪较盛,冲逆较急,且已成奔豚。
2.桂枝加桂汤与奔豚汤:都是治疗奔豚方。桂枝加桂汤证已成奔豚,属寒邪为患,故加桂以温之降之;而奔豚汤证为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故有口苦烦渴,往来寒热之症状。
3.桂枝加桂汤与苓桂草枣汤:都是治疗奔豚方。桂枝加桂汤证已成奔豚,属寒邪为患,故加桂以温之降之;而苓桂草枣汤证为阳虚水饮上逆,欲作奔豚而未成奔豚,故有脐下悸动,小便不利。
再来看一则医案
眩晕案(闫云科医案)
王某,女,58岁。眩晕20余日,时作时止,晕时腹中气上冲逆,甚则呕吐、耳鸣,感觉周围旋转,如步云里。望其面微暗红,形容憔悴,舌淡红,苔白腻。询知患糖尿病6年,去岁眩晕亦如是发作,经住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至今仍服西比林、舒血宁等。时发热,汗自出,纳呆,便溏,日二三行,腹不痛,腰不酸。诊得脉象沉弦。触其腹,心下悸甚,腹肌挛结。测得血压/82mmhg,血糖5.6mmo/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皆在正常范围。
脉症分析:眩晕时发时止,缘于腹中气冲与伏,冲甚则晕甚,冲伏则晕停,此冲脉之病也。观便溏下利,知其下焦伏寒,寒邪犯冲,故气逆而晕也。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正用武之时也。
桂枝15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片,红枣12枚,3剂。
二诊:眩晕、冲逆大减,时发热、汗自出亦轻。仍纳呆,便溏。近口干思饮,此寒邪祛散,阳气萌升之象也,法不可更。
原方3剂,药后病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