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观音
文/何平东
观音(地名,隶属于监利市红城)虽不是我的故乡,但我是观音的女婿。俗话说“女婿当半子”,按此推理,我也算是半个观音人。
我的老伴叫李掌珠,正宗观音人。年我们俩在*歇小学教书,年下半年成家。时值文革,我虽然在学校代理教导工作,终因磐石般坚硬的阶级路线,我们婚后被贬到偏远的伍场小学教书,而普通老师却因出生好一跃成为校长。那所学校除了我们两口子外,还有一位过艾年的潘主任。
年10月10日,我们在那里生下了第一个宝贝女儿一一何静。年元月,我们的儿子何钧又出生了。有了一儿一女,欢喜过后,忧愁来了:子女由谁来照管?我是汴河人,年祸从天降,我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他安之若命,申请回家。家中无生活来源。家不成家父又多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虽有老牛舐犊之情,我怎能忍心把女儿送回老家。深明大义的岳父岳母为我挑起了抚育女儿何静的重担。
从此,我每逢节假日都在观音度过,我的孩子身上烙有观音的印记,观音也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观音对我的恩眷,我牢记在心,故此,就有今天感恩观音这篇文章。
01
刘奶奶弹花
刘奶奶是我岳母,她生有五女二男:大儿李柱成,小儿李又成,大女儿李掌珠,依次为:李元元,李小小,李大莫,李春梅。岳母接受我女儿何静时家中除两个儿子就业外,其余四个女儿均在家,有的读书,有的待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岳父在供销社领的工资拿回来也是杯水车薪。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岳母就在家弹花,以补贴家用。
我岳母当时50岁左右,因发福较早,看起来身体强壮,殊不知生儿育女之多,各种疾病早已暗藏在身,只因他老人家精明强干,仍坚持繁重的弹花劳作。
岳母一家住在观音河南岸,说是一家其实是两家。另一家住的是我岳母收养的侄儿一家四口。两家本有13口人,加上我的女儿何静,一共就是14口人。在这大家庭中。安放一架弹花机又占据了一间房。我的岳母就在这狭窄而简陋的房子里面抚养、照看着三家人。每天早晨,我岳母处理家务:为何静穿衣梳洗,侍候早点,然后去买菜洗衣,烧火做饭。早饭后就开始弹花,弹花机是木制的,有两人踩的,有一人踩的。我岳母用的是一人踩的弹花机。踩动脚板带动皮带,皮带就带动木轮,木轮再带动齿轮,齿轮就将由人手喂进去的籽棉变成白白的棉絮。弹花机一开,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几十米外都能听见。如雪的棉絮丝满屋飘扬,有的像雪球,有的像羽毛。有的粘在墙上,有的粘在刘奶奶的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一时间刘奶奶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雪球。开始时刘奶奶还挺直腰板踩呀踩,一两个小时后就弓着背弯着腰踩,满头大汗。虽然体力不支,但每天送来的籽花一定要弹完:一是有人来收,二则要换工钱。一天下来,刘奶奶腰酸腿软,两眼昏花,但还要坚持做饭安置十几个人的吃喝,晚上还要带何静睡觉。每当刘奶奶弹花时就要在家的三女儿将何静带出去玩怕她听不得弹花刺耳的声音,又怕花絮粘在她身上不干净。
刘奶奶专心弹花,可街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天,一群红卫兵闯了进来,见刘奶奶房中有一张衣柜,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发现上面有牛骨头镶嵌的花纹,就说这是“四旧”,硬要铲除掉。于是拿来凿子,锤子,一瓣一瓣,一朵一朵的将其牛骨头挖出来。刘奶奶只好看着他们凿呀挖呀,一下午没有弹花。这张衣柜是刘奶奶的陪嫁之物,也不是她父亲的,是祖上留下的。此物经过了民国时期、土改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经过了“三反”、“五反”、“四清”运动,半个世纪来从未有人说是“四旧”,今天红卫兵信口雌*就成了四旧,就要毁掉。刘奶奶哀痛不已,但她不懂*治。听红卫兵一说,吓倒了,任其所为,不敢吱声。等红卫兵走后,刘奶奶直叹气:“今天一个钱也没弹到。怎么生活呀?”“刘婆子叫苦!”红卫兵们不服气,要抄刘奶奶的家,又把她带到红卫兵办公的村公所,强迫她交出家中的金银财宝,不交就不放,如果不是惦记何静在家,刘奶奶不会向他们求饶。我的岳母大人就是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下抚养了我的女儿三年,直到我们响应“侯王”的号召,回乡闹革命,才于年把何静接回。
时至今日,我岳母刘奶奶大人已归天十年整,但我桌上长期供奉她老人家慈祥的寿像,我们一家人永远不忘其恩德。
呜呼!大慈大悲的刘奶奶一一我的岳母大人。02
李爷爷拉车
李爷爷叫李旭炎,我的岳父。
李爷爷有四姊妹,一个弟弟叫李旭泰,在甘肃工作。一个姐姐嫁在城关镇家,我们叫姑妈。一个妹妹嫁在城关梅家,我们叫六爷。
李爷爷在红城供销社工作,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像一头老*牛,默默耕耘着。他老人家身体瘦弱却精力旺盛。我从没看见他穿过新衣,听说每餐只吃五分钱的菜,苦极啦!
年元月六日,医院出生了。一个星期后出院,要回观音。正值寒冬腊月之际,朔风怒号,大雪纷飞,城关距离观音约20里,要船,无水路,要车,无公路,怎么办?
李爷爷果断的说:“用板车将母子拉回去!”他老人家说完,旋即在火把提姑爷家借了一辆板车。幸好老天有眼,惠顾我一家。风停了,雨住了。医院,爷爷先将被絮抱起放在车上,然后抱起婴儿捂在被絮里,我扶月母子上了板车。板车有两条拉绳,一条拉绳栓在板车的两个把手上,拉车人将绳子背在肩膀上,用力一拉,板车的轮子就滚动了,这是主劳力拉的;另一条绳子长一点,栓在板车的一个把手上,是辅助劳力拉的。李爷爷说我是读书人,吃饭吃一笔桶,哪来力气。他老人家二话不说就拉起了主绳。的确如此,虽说我才30出头,可身体瘦弱,挑不起一担灯草。支农时,挑十几把秧走在田埂上都两边晃荡,别人送我一个雅号叫“何三歪”。现在李爷爷要拉主绳,我也不说客套话,就依了他老人家。
从城里出发,经过火把堤,一路还平稳。走到孤老堤,只见那堤弯弯曲曲,宛如一条长蛇盘踞在原野之上,约有五里之长,其间只有一两户茅草人家,堤上连一棵树也找不到。此堤全是*土形成,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我们上得堤来,见路面泥泞,心里凉了半截。李爷爷进火把堤时就脱了棉衣,此时又脱了夹袄,挽起裤脚,背上绳索,弓下了腰,只见他一步一挨,似匍匐前进。我这时已换了拉车部位,走到板车后帮忙推车。我见李爷爷太吃力,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天寒地冻,寒气伤人,我们在这里休息,恐怕母子染上风寒。再努把力,早点赶回家,保证母子平安。”等走出孤老堤李爷爷已是满头大汗了!终于平安回家,一家人欣喜万分!刘奶奶笑逐颜开,赶紧生火做饭。几个小姨接这接那,搬东搬西,抱着侄儿往房里跑。到了晚上,谁知何钧啼哭不止。一家人都说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快找医生来看看。于是李爷爷又忙去观音卫生院找来一名医生。医生急忙赶来后问清情况,仔细观察,对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做了全面检查,最后查出是疝气引起的啼哭,即刻为他做了临时处置,待小儿停止了哭泣,又对我们做了详细交代才离开。
观音,你和我的故乡有什么区别?我故乡父母能做到的,你这里照样做到了。你这里的天使同样护卫了我的亲人。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儿子带着观音的温馨走南闯北。
我不忘李爷爷深沉的爱,我不忘观音温馨的情。03
发小情谊
我的老婆李掌珠读观音小学时,和云仙、月仙、碧珠是同班同学。云仙、月仙年龄稍长,称为大姐。碧珠和她是邻居,且年龄相仿,故而关系又更亲密一些。
掌珠自幼眼镜就高度近视,见人见物十分模糊。那时医疗条件又差,又没有配近视眼镜。每次上学时,碧珠就来邀她,或牵其手,或扶其肩,两人有说有笑,一同前往学校。下了课或回了家,掌珠有什么没抄的笔记或作业,碧珠就指点她。小学六年,她和碧珠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年掌珠在监利师范毕业,分配到*歇小学教书,碧珠也参加了文教工作。正所谓“和尚不亲帽子亲”,两人都从事教育工作,自然又增加了一份亲情。年暑假,掌珠的父母筹划让她去武汉检查眼镜,苦于没人陪同。碧珠得信后,就主动请缨陪她去武汉就医。碧珠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姐妹。以后虽然两人不在同一地方工作,却互相牵挂。一有机会见面就倾肠吐肚,有说不完的私房话。
年,教育事业大发展,城关正需要一批教师扩充。当时碧珠在县城工作,想到远在汴河农村教书的掌珠,就动员她进城。经过申请考核终于通过。于是掌珠就报了实验小学,经组织批准,如愿以偿。
年,我经教育局人事科调进了玉沙中学,那时玉沙中学正在新建之中,这真是天赐良机。至此,我一家七口人全部进了城。
这次进城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我家庭生活的转折点。
我在县城结识了许多教育、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接触,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强化了我的艺术素质,时有教育论文,文艺作品见诸报刊,还出版了一本《杂采集》,笔翰如流的碧珠欣然为我题了词,词曰:勤奋结硕果,才智铸美文,心中有梦想,血汗化彩虹。
我的家中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他们毕业后,碧珠又帮忙谋求职业,解决了一儿一女的就业问题。凭什么?凭她的热心,凭她的真诚,当时还凭*策凭条件。那时她一个人在县城打拼,既无权无钱又没有后台,也没有帮手,只因她时时为别人着想,处处为朋友出力,所以才有火热的心,才有滚烫的话,才有喜悦的果。碧珠后来居住武汉,虽然我们远隔千里却互相关心。掌珠赴汉就医两次,一次视网膜脱落做眼睛手术,碧珠医院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元。第二次做乳腺癌手术,碧珠闻此噩耗,这一惊非同可小,医院陪同,鼓励掌珠与疾病作斗争,再一次送上慰问金元。现在五年过去了,掌珠身体状况良好,但碧珠内心深处还时时惦记并为之祈祷。这就是发小之间的情谊,虽无新闻报道,文字记述,却拨动了我的心弦,长鸣我的心中。
碧珠,人称观音的美女,监北的才女,一生奋斗拼搏,一生施惠于人,一生有求必应,一生受人尊重。
04
端午观龙舟
丁丑年(年)五月十五端午节,我在同事刘幼龙、李业霞夫妇的邀请下去他们老家观音看龙舟比赛。
我们是乘观音的公交车去的,进了观音境界,只见沿途居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门前摆满了五光十色的鞭炮。
龙舟比赛就在内荆河进行,河道不甚宽广,仅容纳四五条船只并排通过,河面相隔一百米左右就架设一座钢筋水泥桥。河水已不甚深,河面上没有杂物,静止的水面在阳光下波光闪闪,正等待龙舟赛进行。上午九点多钟,河面上出现了混江划子,几名船员用桡子划着船,为比赛制造气氛。比赛正式开始了,只见观音村,六合村,光明村,红旗村的龙舟像箭一样飙出,那光明村的
龙舟着实好看,你千万别以为那是“龙舟”,其实是普通的木船改装的。然而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使我们对“龙舟”有了特定的认识,加上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所以“龙舟”的式样层出不穷。你看那龙舟前面有一个龙头,那是木制的,涂上*漆,龙口里衔着一个龙珠,就和真龙一样。船中树有三米高的鞭炮斗,参赛人员穿着龙形背心,戴红色头巾,系红色腰带,远远望去,宛如一条巨龙在水中游弋。
再看那划头锋的着实了得,他戴着红头巾,坐在船上像一尊罗汉,似有拔树撼山之力。他的桡子一下水,水面就划出了漩涡,船就剑一般向前飞去。哪挥旗的也叱咤风云,随着船身的起伏,一时屈右腿挥右手,喊一声“划哟”,一时屈左腿挥左手喊一声“划哟”。在他的指挥下,众人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向前划去。再看那观阵的人群,捱三顶四,挤满了河岸,塞满了桥梁,有的戴草帽,有的执阳伞,有的戴墨镜,有的背儿携女,都以强烈的参与意识观阵,场面壮观。更有年轻的小伙、姑娘在河堤上跑来跑去,尾随龙舟,呼喊助威,不亚于龙腾虎跃。观音乡乡*府在终点设了“标”,争得第一名者获标。第一轮比赛,红旗村的龙舟获得第一名。龙舟靠岸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叫喊声一阵高过一阵,胜利者亮出骄傲与兴奋的神态,捧着奖品道声谢离去。各村各姓在不同的地点自发设标,将香烟、包子、粽子摆在河堤旁,见本村本姓的龙舟来了就燃放鞭炮,将标扔到船上,互致祝贺,好不热闹。
回到学校,我即写了一篇文章交给《监利通讯》的编辑,当即就登了出来,年底获了一个新闻优秀奖,通知我参与授奖大会,可惜我在广州没有去参加。回监后,奖品奖状却都领到了。
这是我第一篇新闻稿,这就是我的观音文化情结。
我感谢观音的亲人,我感谢观音的朋友,我感谢观音的文化!
年10月10日作者简介:何平东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词曲),著有《杂采集》,剧本《海峡两岸情》。审稿:陈勇
编辑:李爱洲
校对:万正斌
供图: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