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方类解九五苓散类方
TUhjnbcbe - 2021/4/5 19:12:00

经方,原指经验用方,今特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此说乃相对于宋、元以后所出现的时方而言。类方,则是指在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剂集合,意在将用药相近的方剂同类相附,从而研究每类方剂的学术思想和用药变化。

五苓散由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猪苓组成,方中茯苓甘淡利湿,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与桂枝相须为用则能温阳化气行水,治疗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诸症,故又称为苓桂剂。

五苓散

脉证:小便小利,小腹硬满或胀满,渴欲饮水但饮后不舒,或兼发热,苔白滑,脉浮或浮数。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未除。

治法:通阳化气利水,外散风寒。

方药:茯苓18铢桂枝半两白术18铢泽泻1两6铢猪苓18铢(自拟:二苓泻桂术)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上)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十二篇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十三篇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十三篇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

脉证:身色如熏*、食少脘痞、身重倦怠、小便不利、苔腻淡*等症。

病机:湿重于热*疸。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茯苓18铢桂枝半两白术18铢泽泻1两6铢猪苓18铢茵陈蒿4两

十五篇18、*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苓桂术甘汤

脉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病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方药:茯苓4两桂枝3两甘草2两白术2两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姜甘汤

脉证:心下胃脘部悸动不宁,推按之则水声漉漉,口不渴,脉弦而舌苔白滑。

病机:胃阳不足,水停中焦。

治法:温胃阳,散水饮。

方药:茯苓3两桂枝2两甘草1两生姜3两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苓桂枣甘汤

脉证: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病机: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

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茯苓半斤桂枝4两甘草2两大枣15枚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八篇4、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味甘汤

脉证:手足厥冷麻木,面翕热如醉状,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小便困难,时作昏冒。

病机:肾阳不足,水饮停聚。

治法:通阳利水,平冲降逆。

方药:茯苓4两桂枝4两甘草3两五味子半升

十二篇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茯苓泽泻汤

脉证:呕吐,渴欲饮水,或兼头眩,心下悸。

病机: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治法:通阳化饮,健脾和胃。

方药:茯苓半斤桂枝2两白术3两甘草2两泽泻4两生姜4两(自拟:苓桂术甘泻姜)

十七篇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

脉证:头目冒眩。

病机: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白术2两泽泻5两

十二篇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猪苓散

脉证:呕吐,吐后口渴。

病机:胃中停饮,上逆胸膈。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茯苓、白术、猪苓

十七篇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汤

脉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

病机:阴伤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滋阴利水。

方药:茯苓1两猪苓1两泽泻1两阿胶1两滑石1两(自拟:二苓泻胶石)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一篇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十三篇13、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甘姜苓术汤

脉证: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部沉重如带重物,转动不灵,四肢困重。

病机:寒湿痹着腰部。

治法:温行阳气,散寒除湿。

方药:茯苓4两白术2两甘草2两干姜4两

十一篇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脉证:小便不利,心下满微痛,翕翕发热,无汗,头项强痛。

病机:脾虚津伤,水气内停。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茯苓3两白术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生姜3两芍药3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真武汤

脉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长、呕等症。或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病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

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茯苓3两白术2两附子1枚芍药3两生姜3两(自拟:真武术附苓芍姜)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附:五零散医话一则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原文71、72、73、74、、条。见症主要有口渴(71、72、73、)、小便不利(71、、)、少腹苦里急()、水逆(74)、水痞()等症。《素问·灵兰秘典轮》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证病机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膀胱气化不利,是为太阳蓄水证。然临证时,亦不可拘泥于以上症状,凡辨证为膀胱气化不利而无热证,尤其小便清长或不利者,虽未见上述全部症状,亦可应用。

如国医大师熊继柏曾治疗一妇女,夜里与朋友打麻将,因手气太好,担心去厕所回来手气变臭,竟憋尿一夜,至第二日早晨散局,患者第一时间冲入厕所,却发现小便量甚少,点滴而出,但自此患者便日夜尿频,每次解小便均点滴而出,解完十分钟左右便又想去,生活甚是苦恼,出行十分不便,求治于熊老,熊老乃处以五苓散加人参治之,效如桴鼓。

作者简介:王松,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中医经典学科教师。长期讲授《*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等中医经典课程。先后师从辽宁中医郭晓东教授、关东火神张存悌主任。善于治疗头痛、牙痛、痤疮、口舌唇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感冒、咳嗽、鼻炎、咽炎、糖尿病、冠心病、眩晕、失眠、心悸、胸闷、胃炎、胃痛、腹胀、便秘、尿频、尿急、阳痿、遗精、痛经、闭经、不孕、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内科及妇科杂病。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8:00---12:00。

出诊地点:沈阳市苏家屯区文竹街24号同汉堂中医诊所(正大香格城东南角)。

乘车路线:坐、路公交车到雪松路牡丹街站下车步行米即是;坐、路公交车到苏白路市场站下车步行米即是。

联系方式:长按识别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类解九五苓散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