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纤维化VS麦门冬汤+补中益气(芍药、桔梗加味)
这个,我们上这个基础课哦,我想每个礼拜能够学到的东西都好像还有很多。可是,有的时候虽然说,好像我们学到的东西并不能够立刻在生活中另外能用得上,可是,有的时候啊这个中医的学到的东西大概可以说,是一种零件吧?这些零件、这样的一种基本功,在一些需要的时候它还是可以排列组合出我们所需要的医术哦。像前一阵子,陈助教他有一个朋友是做牙医的,他就跟陈助教讲说,有些人呐他的那个嚼槟榔嚼太多了,口腔的肌肉都纤维化了,牙医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救,只能让他做运动,嘴巴要常常拉开,不然的话就会渐渐渐渐拉不开这样子。那陈助教就回来问我说,这个口腔的肌肉纤维化要怎么医啊。我觉得说,这个我恐怕不会哦,这个嚼槟榔在古代社会好像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个我看过的古医书没有什么嚼槟榔肌肉纤维化,这个没听说过,好像也不会。
那陈助教看我不会呢,也不为难我啊,就去找外面的高手去请教,反正天下高人非常多哦,就是我不会就有别人会。然后呢,陈助教就去问到了,有人会医这个,他就打听到了去问了。结果,陈助教就回来说,其实那个人说这样这样医。那我听就觉得说,奇怪,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好像有点没道理,因为他说的那些内容,我们其实前一阵子上课的时候都上过,只是可能是我也不够聪明或怎么样吧,就是我没有把这些东西加到一起。那陈助教问到的人,他有效的方子呢,就是麦门冬汤,然后呢加一点补中益气汤,然后加一点桔梗跟芍药。那那个道理是怎么样呢?就是纤维化基本上已经被归纳于阴虚类,对不对?我们说牙龈肉不够的话要嚼麦门冬,或者是肺纤维化要用麦门冬,对不对,这都已经一开始都讲了。然后呢,补中益气汤呢是把药性拖上来嘛,因为你要把这个药性作用在脸部的话,可以用一点升提的药。那如果是升提的力量还不够,那加一点桔梗,桔梗可以把药性约束,再推到头部来。
当归芍药散+苓桂术甘汤VS晕眩(贫血)
然后那人又说,那个人又教陈助教说,因为通常纤维化的牙龈,不是牙龈,对不起。这个肌肉啊需要滋阴这个血不一定进得去,那既然血进不去,你就要帮他血都通进去,所以就加一点芍药,就是这样子。那其实,你说加芍药的话,我想我们经方是直接用一个方子叫作当归芍药散哦,那是妇人科用的方子,那个方子拿来通血的。像是我上次讲到苓桂术甘汤的时候讲到晕眩嘛,晕眩,如果有人的晕眩是比较属于贫血型的,那就要在你的晕眩的药里面再加当归芍药散。比如说苓桂术甘汤加当归芍药散,这样子才能够把血通过去,不然的话,血路还是不够通,当归芍药散本身除了通血之外,也有一点很补血的效果这样子。所以,当陈助教告诉我这个谜底的时候,我会觉得,哎,其实这些基本元素我们也是都晓得,只是,这个临床的排列组合呢没有很想把它想出来,就没办法想出来了。
医术的提高VS感知力、表现力、思考力
可是,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所学到的这些中医的基本的东西,等到有一天你听到有一个人他用一些药什么事情处理得很好的时候,应会听得出来,其实人家的高明的医术并没有脱离我们的规矩之外对不对,其实都是在同一个框架里面,他做了适当的排列组合就可以运作。所以我在想,学中医啊,就算现阶段没有很高的医术,可是我们学到的东西终究来讲也是一种实力啦。日子久了,在我们慢慢用顺了一个方,然后慢慢又用顺另外一个方,在这个推扩的过程里面,那就会有机会随着我们遇到的病人的不同,慢慢排列组合出我们所想要的医术。那当然,我也不会觉得说我自己的医术能够到多么高,因为我在面对同学的时候——有的同学的身体状况,我也会觉得我并不会医哦,那就是再看看吧,再过一段时间,再过一年或者多久我可能会比较能够想清楚。但是我常常不觉得我的医术是一个,有一个什么密集性的飞跃的这种感觉,并没有。我会觉得就是这样子每个礼拜读一点,每个礼拜读一点,然后稍微再打一点基础哦,再慢慢慢慢地这样,随着时间过去,再回头看,会觉得哦回来又有向前面这样跨进步、一两歩这种感觉。那你说我会不会很想要自己的医术有飞跃性的进步呢?其实或许有人可以有飞跃性的进步,但是我自己好像那种冲力没有很大。我就觉得先把基本功打好也就好了,那其他的医术随着日子,你的经验慢慢多了的时候再长出来就好了。讲难听一点就是,即使是现在好像很会医病的美国的倪海厦先生,他十几年前在台湾的时候医术还不是比我助教还要烂?他是到美国之后被那些病人逼的,把他这些基本功排列组合,然后变成现在的医术。所以,就是大家打基本功就好了,有一天你有很多难缠的病人,医术自然就会长出来了啊,大概是那种感觉。那所以呢,我们就虽然好像没有什么成就感,不过书还是照读着哦,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而且我觉得同学不要渴求太高的医术,怎么讲?因为,现在的我有多少斤两大概是这样子,你要我一个礼拜可以生出更伟大的医术我也生不出来。我觉得人呐就是这个状况,很多东西也不能太勉强。但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很不满意或者很不安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一个陷阱,那个陷阱就是你开始用头脑去思考我该怎么办。那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修炼艺道上面是有一个规矩的,就是功力是慢慢累积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旦你功力哦,开始想要用头脑去想这些理论,然后去捏造,其实这样的东西就是一个想要用思考力来取代感知力跟表现力的这种活动。那其实对医术没有什么好处,以长期的这个技术的成长上面去思考,也不是一个很可取的方式。可惜现代人有些好像太急了,就使用思考力来盖掉这一块,那其实是很危险的。
那我觉得想用思考力来处理这个中医的议题我不能说不对哦,因为我们的确是有思辨、有辩证这样的过程。但是,我又说在面对同学的时候——就是当然我对同学没有那么熟哦,我对很多同学的医术都是一无所知的,但是我有的时候,有机会听助教聊聊啊,说是有哪个同学开什么药啊,或者同学帮别人开什么药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感觉得出来,同学的思维逻辑有一些所谓的男人的头脑跟女人的头脑的分别。那男人的头脑就是,他会去思考我这个病的病机是什么,然后我开药要怎么样,然后才去——有很多很多理论的东西在里面;那女人的头脑就是,就吃吃看嘛,好不好再说,就是这样子。可是呢,我往往发现到,有的时候同学开药开得好,都是用女人的头脑开出来的。就是我这样讲,当然同学不要以为我在告诉同学从此学习不要用脑哦,不是在讲这个。而是我是觉得一个人的功夫的进步其实不是一条路,尤其在医术这种事情上面,不是很适合用头脑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不会就不会,这样就好了。但是你硬得要去想的时候,对自己的心灵成长是没有什么营养的,没有什么助益的。那所以,有时候看到班上一些同学开药,我会觉得,哇这些学生医术这么高了,我都不会,好像给人就是直觉就开对,我就觉得厉害。所以,我常常会发现班上有几位女同学开药让我觉得好厉害哦,才学这么一下下,真是很仁智哦,就是会觉得很厉害。那我常常说,这些开药开得很好的女性的头脑呢是我在班上第二佩服的族群,那在这个班上我最佩服的人是谁呢?最佩服的人在这里,就是我教到哪里他们家的人就照我教的这个状况病。然后他全部都一概不理,理都不理,就这样没他的事一样,这个心境我就佩服了。就是学医完全没有自家的名利权势之心,就是他绝不认为他学了医就有更多的发言权,所以我最佩服的就是这种人。然后其次是各位哦,让我觉得,哇,医术进步了*十次的同学,这样子。不好意思,这是题外话,因为我们今天的课其实很伤脑筋,就是因为很伤脑筋,所以我常常想回扯这些无聊的话题。
所以同学不要因为我准备功课,或者是我教书哦搞的都是很伤脑筋的部分,你们就也来伤脑筋,其实不要这样子。我觉得男人的头脑是有一种上瘾的行为的,就是一个东西你不把它搞懂,你就放不下来,你知道吗?这就是男人的头脑的可悲。但实际上这个可悲的部分我已经帮你悲完了,那你们就上课就随便听一听,记得也好,不记得也好,大概有个感觉就好。其实我在讲出这个所谓理论的时候,终究而言只是让同学留下一个印象而已。就是在讲这个理论的时候,可能会分享一些有点画面的故事,那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就会有一点印象。那将来其实,用药的时候我讲难听一点,甚至就是凭这些印象在开药,你也不能期待更多了。就是忽然之间好像潜意识的世界被唤起个什么,反正就这些药哦,就是好像感觉是这样哦。这到最后其实往往真的开得很好的药都是这样糊里糊涂开出来的,就是它是属于感知力跟表现力的范畴,而不属于思考力的范畴。所以有的时候一个病人如果你开始为他苦思的话,干脆药就不要开了,因为那样的成功率其实不会很高。
就是苦思可以当作你的一种头脑游戏,但是对于医术的进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助力,所以在医术进步这件事情上面来讲的话,就是看看书啊,读读书啊,休息休息啊。那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已经够伟大了,怎么讲呢?就是又不是职业的医生,每个礼拜还在中医这样子*混两个多钟头,这已经很厉害了。我常常会觉得,我为什么在这里?这个问号比较小,我看这几个人会觉得说,我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怕被人打。因为,其实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们有没有觉得,就是每个礼拜耶,这样子两三年,甚至不幸的话还有三四年,对不对,这样子走下来,这其实是一个堪称伟大的学习过程。因为你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自己失去耐心,就像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课教这么久好累哦,我不是要什么《伤寒论》大串讲,一口气讲二十个方、三十个方,然后这样子密集强档而把它教完。可是,我想我不敢这样子做。我觉得,至少我对《伤寒论》觉得有太多没有想清楚的事情。那你让我每个礼拜去专心处理一两个问题,我看还可以找出还不错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一个礼拜要我处理那么多问题的话,我只好,就只好*扯了,大概是这样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说这个学习的过程是这么的漫长,连我都常常会对自己失去耐心。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自己又是很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的。我会在读这样的书的时候想到,好像是从前有一个太极拳高手郑曼青先生讲过的一句话吧?他说,其实练拳呐,每天都练练一下一下,对不对,你说要很短时间内,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惊人的功力,那是不可能的。你能够期待的只是,持之以恒地每天在你的功力上面,好像今天一张纸,明天又放一张纸,那你会发现你放了两年的纸,就有一本电话簿那么厚了,每一天的进步都是微不足道的。那所以,我想,我现在在教书的时候,我也会经验到每一天的进步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用这样的方式或许我们可以有个不错的结果。就是每个礼拜都有每个礼拜的进步,那这样子堆叠了足够的张数的时候,你发现你可以有一本电话簿可以来砸人的,就是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那我们上次呢讲到这个苓桂术甘汤,那我想有一些附带的,讲义还有一些附带的东西,我上次只讲到一个防眩汤,讲到一个脑虚的这个议题嘛,那我们实际上大家还有一个表格,还有另外两个方哦,我们来看一下。
这个《伤寒论杂病》中的苓桂剂的比较啊,同学你们看到这个表格呢,就请放下心来不要紧张哦,就是这个表格其实没有什么要紧的。因为,其实这个表格它并不是一个对这整件事情的一个完整的陈述。就是,这个表格其实在跟同学提一件事情,就是张仲景的方,如果你用含有茯苓跟桂枝这两味药这个角度来抓的话,可是抓出一系列所谓的苓桂剂。那其实这个苓桂剂这一类的方子,如果你要换一个角度来抓的话,你又可以抓到什么,桂术剂,就是有桂枝跟白术的,像什么痛风啊、风湿的方是有桂枝有白术的。那你也可以抓到什么?抓到苓术系,就是茯苓跟白术的——哦,对,我现在讲到白术,同学可以随便听听就好,那个“白”字可以没有哦,因为仲景方里面用白术或者苍术都是可以的。
肾着汤(主证)
那有茯苓跟白术的,比如说有一个方叫做肾着汤。肾着,就是有什么东西粘着在你的肾脏叫做肾着。那个主症是这个好像下半身特别的重,然后膝盖后面觉得有什么东西扯到一样,那种感觉。那肾着汤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所以它就是,你又给它分出另外一个系。然后呢,你又可以什么?干姜茯苓系什么之类的,干姜白术系。其实这类的排列组合,你在仲景方里面真的要找的话,是可以找到一大堆的,就是什么桂枝甘草系也可以啊,对不对。你要找桂枝甘草的话,这个所谓的苓桂剂里面好像全部都是桂枝甘草,是不是啊?所以,桂枝甘草也在里面。所以就是,提出一个表格啊做一点点的比较整理,只是跟同学介绍一下,可以这样想,你真的要比对的话,就无数个表格可以做。当然,也不一定需要把这无数个表格都做出来哦。只是,在这样一个分析里面呢,我们会对《伤寒论》的用药越来越熟悉哦,只是这样而已了。
苓桂枣甘汤VS脏结VS淤血
就像是,我们说,上次讲到这个表格上面是苓桂术甘汤嘛,那个药味的比例这样子,那之后呢像苓桂甘枣汤跟苓桂味甘汤,一个是奔豚初起,一个是小青龙汤吃过之后的这个后遗症啊,那我们都已经带过一遍了。像是苓桂甘枣汤其实它还出现在另外一条,就是所谓的条的肾脏结。那这个条就有同学这样子问我了,说这个药哦大概是用在这里是怎么回事?那我就跟那个同学讲说,不然你帮我试试看看好不好,因为这个条文是《桂林古本》独有的条文,所以呢历代没有人做过任何人体实验哦,所以我不知道,他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讲呢?就是像这个条这个苓桂枣甘汤的应用哦,因为第八章的前面这个地方都是《桂林古本》有而宋本没有的。所谓什么脏结起来,他说脏结就是这个脏呢一开始是有瘀血,然后变成失去功能。那有瘀血而失去功能,我们理所当然会觉得要用破瘀血的药才对,那为什么肾脏结起来不是破瘀血的药而是用苓桂枣甘汤呢?其实我不太能够理解。
那有形的的身体这个层面我不能理解的话,只好退一步到无形的身体去看。比如说,他就说哦这个症状是,小腹这边觉得硬梆梆的,然后按起来有一点痛哦,那隐隐作痛,然后摸的时候觉得小腹的这种一坨一坨的东西,好像有一颗一颗的,然后小便一下子干净,一下子浓浊,然后脉乱七八糟,那这样子吃苓桂枣甘汤。那当然这个症状如果以气化的身体来看,他是属于奔豚那一类的嘛,就蛮容易理解了。可是如果你用有形的身体来看,肾脏有瘀血的时候真的是用这个方吗?我也搞不清楚哦。所以,这个都是我也不敢讲究竟是怎么样哦,就是要有人勇敢地当第一只白老鼠试吃过之后,才会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像这种条文,我也只好混过去了。
茯苓甘草汤VS五苓散VS口渴VS水循环障碍
另外呢,这个下面哦茯苓甘草汤,其实茯苓甘草汤是张仲景给它的方名啊,其实它的以成分来讲是什么呢?是苓桂姜甘汤,就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那这个苓桂姜甘汤跟茯苓甘草汤我们也不是很需要急着谈,因为呢我们接下来教了五苓散之后,就会跟大家碰面了。这个汤它还有个指导意义,就是张仲景把它放在五苓散证的框架来谈。也就是说啊,五苓散的主症通常会带着一个“口渴”的症状。然后张仲景就说,如果在这个主症框架下,咦,那个人不口渴的话要用什么方呢?用这个苓桂姜甘。也就是说呀,这个部分可以对比出来就是,所谓的苓桂剂,这个处理中焦水,往往这个人呢没有渴的症状。就是人要渴必须他的下焦的水运转不上来才会渴,那要运转下焦水的方子是五苓散。那相对来讲,这个茯苓甘草汤那就是把胃里面的积水排除的一贴方子哦。就是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得出来,张仲景他是在这个处理水的话,有不同的位置的水,有不同的打法。
所以到时候再看五苓散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地认识这个方子,让你分得出来,哦,什么水是停在下焦,什么水它只是停在中焦而已。而且你说,水停中焦已经有个苓桂术甘汤化中焦痰饮了,那苓桂姜甘跟苓桂术甘差在哪里啊?唉,有差。因为苓桂姜甘这个水停的时候啊,你拍一拍肚子会觉得你的胃里面有一兜水在这哗啦哗啦,那苓桂术甘就整个胃都被水撑得肿起来。其实等于是,一个是水在胃这个袋子里面,一个是水在胃的组织里面,那这样子我们也看得出来,白术跟生姜的作用是如何的不同,对不对。所以就是从这些地方,同学如果以后留意这些小地方,日子久了,开药的一进一退就会慢慢超出张仲景已有的方的范畴了,开始有自己的排列组合。就像是我刚刚上课的时候谈到那个闲话,有人他就拿这些从仲景方的世界学到的一些基本功,让他治疗嘴巴的这个肌肉的纤维化,让他自己可以排列组合一个适当的做法,所以这就是一个我想同学学基本功的一个思路吧。
苓桂杏甘结构VS咳嗽浮肿
另外呢,我说这个表格我没有收的几个方哦,因为像这个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同学其实这个方子如果你扣掉一些周边的药,会发现它其实是所谓的苓桂杏甘结构,就是茯苓、桂枝、杏仁、甘草结构,那这个是治疗什么呢?这个是小青龙汤之后的一个变化的内容之一,就是当这个人他咳嗽啊,他的脸有点浮肿浮肿的。那你说,本来脸浮肿的话,那它退肿是麻*最快,可是这个人之所以会搞到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在吃小青龙汤,有麻*把他搞虚了,所以才有这些从好像奔豚啊什么这个气啊,从冲脉落到下阴啊,乱七八糟的。所以你不能再用麻*了,于是你就变成加杏仁来代替麻*,来退这个水肿。那临床上面呢用这个苓桂杏甘汤治疗这种咳嗽,能不能消退了这个浮肿呢?哎,果然可以。所以变成它会引申到一个所谓的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的时候,你用这个舒肺的药可以处理这个水症。
这个地方哦我是有一篇小论文,李克绍写的,还没有编到讲义里面,就是它专门谈到这个“肺为水之上源”的这个论点,那以后我可能会放到讲义里面给同学。他就讲到:其实很多治肺的药跟水的关系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那么不密切。因为我们说到“肺为水之上源”,如果以五行去思考就是说,哎呀金生水嘛对不对,所以肺是水的妈妈,就是会这样糊弄过去,不觉得它有什么重要性。但是在临床上面,让我们发现它有十足的重要性的,就不能忽略这件事情。所以这些资料以后可能还要找机会补给同学哦,去看到一个人的肺要怎么处理,才可以帮助到这个人的水代谢。那至于说五苓散的话,它本身的结构其实虽然有茯苓有桂枝,而它的茯苓跟桂枝的确是在做这个帮助气化的机能没有错,但是它本身的结构来讲,已经开始超脱苓桂剂的框架了,所以我就先不放。
苓桂茜红汤VS冠心病
那除此之外呢,临床上面还有一个常用的苓桂剂,不是经方,叫做苓桂茜红汤,就是茯苓桂枝里面加茜草、红花。那这个方子呢,我们说茯苓桂枝是能够镇固心阳的药对不对,那茜草红花都是化瘀血的药,所以这是临床上面说如果有一种冠心病,然后你叫他伸舌头,舌头边边或者旁底下或者边边有一种比较深蓝色的瘀斑的话,那就用苓桂茜红汤来保养这种心脏病,就是化瘀然后顾护心阳的一个方子。那这个地方就是稍微跟同学讲一下,那茯苓甘草汤呢之后教了五苓散,会比较仔细地来讲这件事情。
tw-shl-11-8-dwq--j--t-7-68-mmj-ss
理脾涤饮方
《齐氏医案》卷二。
北箭耆5钱,白贡术5钱,法夏子3钱,西砂仁1钱,炮干姜1钱,白蔻仁1钱(为末)。
五饮诸症。
水煎,调白蔻末温服。
方中炮干姜用量原缺。
此方奏功甚速,予历试有年,活人多矣。其制方之义,盖亦仿理中而变化也。门人杨宗煦曰:此方*耆、白术大补中气,砂仁、半夏醒脾开胃,白蔻宣畅胸膈,干姜温中散逆,以此方加味,统治五饮诸症,效如桴鼓。
——《百度百科》
陈伯坛VS舒驰远
那接下来呢我们讲义上还有两个方剂是上次的,一个是理脾涤饮方,一个是雪羹。那理脾涤饮方呢是清朝的舒驰远的方子。那舒驰远的方子哦其实我在读《伤寒论》的相关的注解家的著作的时候,有两个人我会把他放到最后来读,那这两个人一个是陈伯坛,一个是舒驰远。舒驰远他是写了一本《伤寒论集注》是不是,就是说清朝出的一本书。那我是觉得陈伯坛跟舒驰远的注解都是比较特殊的注解,就是这两个人呢是不是超级天才呢?我想是超级天才啊。可是呢他们讲的话呢都不太是属于最大公约数正确的话,也就是,有的时候,别的注家讲得比较,在各个角度看都比较四平八稳一点,他们讲的话就比较偏激。可是呢,偏偏有的时候别的注家没有留意到的小地方或者理论上的破洞,这两个人会好像监察院一样把它找出来。
所以,用陈伯坛的或者舒驰远的《伤寒论》的注本呢,是能够让我找出别的注家的破洞,就是破坏性印象很够啊,但是建设性的印象很普通的。那这样的两个注家,那像舒驰远,他的注解《伤寒论》呢,哇,那个讲话就很狂啊,就是指着张仲景的方,啊这个地方奔豚用这个方不对啦,要用我的理脾涤饮啦,那个地方不对,还要我的理脾涤饮啦。那他注解《伤寒论》从头到尾就在推荐他的理脾涤饮,你说这个人这么可笑哦,张仲景他也说不对。但是话又说回来,代表他的理脾涤饮很有效,所以他才能够把它代替掉这么多张仲景的方。
理脾涤饮方VS调水祛痰VS*芪
那这个理脾涤饮方呢,你说,它是什么东西啊?就是如果我们的脾胃这个区块,这个痰饮太多的时候啊,有的时候苓桂术甘还没有理脾涤饮好用。也就是说,张仲景的方子里面呐,调水的方子有这个五苓散或者真武汤,那祛痰的方子呢有这个苓桂术甘汤或者是什么什么别的汤。那脾胃寒的方子呢有理中汤,那他这个理脾涤饮方等于跨在张仲景的几个方之间。怎么讲呢?你说它要来暖脾胃的话,这个有炮姜,有白术,有这个白豆蔻。白豆蔻也是芳香醒脾的哦,能够祛湿醒脾的药。然后呢,他还增加一点点药味,比如说砂仁,砂仁是那种中国时方是用来引气入丹田的哦,就是让这个暖气能够一起聚蓄在丹田的一个镇固元气的药。那他用半夏来祛痰,然后他有加*芪,好一点的*芪,他叫北芪了。那加*芪来代谢水的确也是很不错的,这为什么要提呢?是因为如果你是读桂林本的《伤寒论》,你还会读得到一个理中汤加*芪。如果你的读的是宋本的《伤寒论》——这本书很绝的,伤寒的部分张仲景从头到尾没有用过一次*芪。那这个*芪在伤寒的世界为什么不好用,可能关于邪气的排除,*芪这味药没有太好的用途吧?可是啊,你说,在水的代谢上面*芪有没有用?有用哦。就像我们接下来要教的方子,常常会看到一个茯苓啊猪苓啊,那中国传统的观点说,哦,茯苓带动这个无形的水精之气,猪苓可以带动有形的这个三焦水道之水。可是话虽然这样讲,你真的三焦不够利、水行不畅的时候,脚都水肿了,是茯苓猪苓有效还是*芪有效?那还是*芪有效哦,就是以去水的力道来讲的话,*芪是直接补到这个三焦的这个水运化的机能啊。
平胃散VS实脾饮VS理脾涤饮VS香砂六君子汤
所以就是,脾胃冷、脾胃湿跟脾胃积蓄了痰,这三者呢理脾涤饮方都有它好用的地方。你说理脾涤饮方像什么?我觉得说不定它的结构有一点像那个小青龙汤用错了之后,用的那个什么干姜、什么五味子之类,什么加了半夏这样子的,因为我都方一下子念不出来了,什么苓甘五味辛夏仁之类这种东西,像那种方子。那它的确就是可以说凸显到了这个张仲景的几个方子之间的一个盲点,那它这个方把它补回来。那你说理脾涤饮方适合用在什么地方啊?比如说现在的台湾人大概谁也适合,因为大概你吃了西瓜啦,吃了什么哈密瓜啦,那这个方就用得到啦,就脾胃有冷的痰饮的时候就用得到了。那你会说,如果有脾胃太湿有没有用啊?也有用。那它的好处就是它有一个跨越几个方的效果。比如说,我们一般说脾胃湿,我们可能用平胃散对不对,可以用严用和的实脾饮。可是,平胃散跟实脾饮处理的都比较是湿气的那种水气,一旦这个水气有一点粘稠度,属于痰饮这边的时候,那平胃散或者是实脾散就没有那么好用了,那相对来讲,理脾涤饮就比较好用。
那这个所谓的痰饮体质啊,如果是中焦比较虚寒,消化能力不好的,比如说像是我们补脾胃的药,比如说香砂六君子汤,也有木香,也有砂仁对不对,也有半夏,你说它是不是可以祛痰饮,也都对。但是香砂六君子汤它有的时候挖那个痰饮挖好久啊,就是效果太慢了,那这个时候理脾涤饮汤,*芪、半夏、砂仁、炮姜、白蔻,这样一起来快一些哦,所以在速度上来讲是不错的。
理脾涤饮VS溢饮
那随着我们现在的人哦越来越容易变成阳虚的体质,其实这个方也越来越凸显它有意义的地方。那怎么讲呢?像张仲景在治疗痰饮的时候,上个礼拜有带到一条溢饮,同学们有没有印象?就是说,这个人他那个手臂啊因为吹冷风或怎么样,有痰积在里面的时候会手这样子哦会痛痛,一边一痛点在那边,那就是要用大小青龙汤把这个溢饮抽掉,对不对,大青龙汤发掉,或小青龙汤抽掉。可是你到了我们现在这种体质比较弱的年代,若要治疗溢饮,那可能大小青龙汤用了人都会开始虚或者效果不好,那反而是用理脾涤饮在里面吃了这样慢慢抽比较有效。所以就是基于这些理由,就跟同学介绍一下这个方子。
傅青主VS舒驰远VS齐秉慧VS陈士铎VS经方加味
那如果要多讲一点的话,就是它有一点历史上的转折意义。因为舒驰远跟他的徒孙齐秉慧,他们是承接着所谓的傅青主派如何跟经方派合而为一,乃至于在未来诞生火神派的这个枢纽。就是说,舒驰远跟齐秉慧他们开始在——舒驰远是师公啊,齐秉慧是徒孙,那他们开始在临床上面引入这个傅青主那个门派的医疗方法。那他们本来是经方派嘛对不对,他们在经方派里面加进傅青主的思考,那其实傅青主的思考是不是傅青主的,那也是很难说。因为,我从前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一点点可以说讲得不正确。就是我那个时候会说,陈士铎得到的医术是傅青主的医术,我讲这样的说法,但这样的说法其实不对。就是陈士铎他说,他在酒楼喝酒,有无聊男子跟他搭讪,然后一聊之下才发现这个无聊男子是古代的神仙,要把这个古代的秘籍给他,然后就有这样的一段奇奇怪怪的故事哦。那些无聊男子,有人自称是写《*帝内经》的岐伯天师哦,有人自称是张仲景哦,那就教他一些医术,然后就写成陈士铎的医书。
我在早期的时候会觉得说,那会不会是因为傅青主的*治身份有点敏感,所以要用这样的方法把医术传下去,后来发现不对。因为读傅青主的医书会发现,傅青主也说他的医术之前,有怪怪的人给他的。就是傅青主的医术也常常会有里面掺一句话说:山得异人之传。就是傅山呐,傅青主叫傅山呐。傅山得到这个奇怪的人要教我东西,然后甚至会在他书里讲什么,此乃岐伯天师之方也。就是跟陈士铎的遭遇是一样的,等于是那种不知道是哪来的江湖的隐秘门派哦,然后又找上傅青主,又找上陈士铎这样子,然后他们就因此医术大增这样子,类似这种奇怪的武侠小说里的故事啊。那这样一个很奇怪的中医的世界,就是为什么一直隐藏到清朝才出来,忽然出现这样一个不知名的门派,然后他的医术开始介入经方派,就是齐秉慧、舒驰远这一类徒孙跟始祖。
郑钦安VS加味理中汤VS鼻子过敏
然后渐渐他们在补脾胃药里面加什么砂仁啦这种做法哦,就是慢慢的在被这个郑钦安所吸纳,然后变成这个后来火神派的医术的一个很重要的作为,就是什么潜阳丹啊什么的,就是在用这样的方子。所以我后面有附上那个郑火神的这个理中汤的加味,他在理中汤里面有加味,加这个茯苓、半夏跟砂仁。其实,如果是那个时代的人是脾胃比较虚寒,比较容易积蓄痰的话,的确加这三味效果会比较好。所以像郑钦安的这个加味理中汤哦,治疗这个脾胃虚寒的鼻子过敏是蛮有效的哦。就是如果你是到了冬天的时候,会比较鼻涕多的那种人,那你的确是有脾胃这个比较湿、比较冷的问题的话,那郑钦安的加味理中汤也可以考虑看看哦,所以就一起跟同学稍微介绍一下。
方雪羹
《古方选注》。
大荸荠4个海蜇(漂去石灰、矾性)30克
上二味,以水毫升,煎至毫升,分二次服。
泄热止痛。
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
羹,食物之味调和也;雪,喻其淡而无奇,有清凉内沁之妙。荸荠味甘,海蜇味咸,性皆寒而滑利,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此泄热止痛,捷如影响。
那另外呢,跟同学介绍一下这个所谓的雪羹。雪羹是这个清朝的王晋三,这个王子接的一个方子。那为什么要介绍雪羹?是因为今年呐,这个因为五运六气的关系吧,有的时候会觉得好像大家说好容易阴虚,同学有没有这种感觉?比如说,即使是脾胃虚寒的人哦,今年你如果要吃什么理脾涤饮或者什么理中汤,恐怕里面都要放麦门冬哦,不然的话,你吃一吃就会舌尖变成深红,舌苔裂掉哦,那这样子就吃到阴虚了,所以就要做一些调节。那同样的今年如果,不要说今年呐,其实雪羹的这个药理是个很普遍的东西。就是如果呢我们是这个有痰饮,那去痰饮,那我们吃什么苓桂术甘汤啊,吃什么理脾涤饮方之类的,那吃的事可能会发生一个问题就是,痰饮还没有去干净你人开始发燥了。那如果有这样的现象的话,你肯定要考虑说,以一个阶段性来讲,有一些方子,比如像雪羹这一类的方子,是可以用比较凉润的药来化除痰饮的。
荸荠VS海蜇VS子宫肌瘤
那雪羹它在王晋三他原案的书它是治什么呀?原案的书是治疗这个奔豚汤证,就是肝经有湿气的那种奔豚,奔豚汤证。因为海蜇,海蜇皮啊,就是好像那种能够,他把它能够润痰的东西。然后荸荠呢又是一个比较有攻击性的药物哦,其实我们现在荸荠都当点心吃了哦,不觉得有什么猛烈的。可是,古时候的人说到荸荠都是说什么?化铁销金啊,就是说如果拿荸荠跟铜钱一起放到嘴巴里面嚼的话,铜钱就会烂掉哦,就是有这种江湖传说。那现在要看铜钱烂掉,靠可乐就可以了,不必靠荸荠了,那只是说有这样的做法。而用荸荠来攻坚积,就是这个坚硬的积块用荸荠来攻它,我们中国有没有这个传统?有哦,比如说傅青主治子宫肌瘤,那就是荸荠跟鳖甲一起用啊,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攻击这个积块。那用这样的一个也算温和但是也算有力道的药哦来搭配起来,然后来去除这个比较干、比较热的痰饮。
雪羹VS燥痰VS贯众VS瘟疫
那为什么介绍雪羹?因为张仲景方里面处理这个比较干、比较热的痰饮的那些药哦,反而临床上不好用。比如说如果肺部有燥痰,用栝蒌实或者栝蒌根,那或者是什么石膏、芒硝,那根本大家都吃不下去,你知道吃几口就拉肚子了,所以,那就罢了,所以才会用雪羹来处理。那讲到这个荸荠这种化铁销金的药,就会令人想起来,其实啊,还有一味化铁销金的药恐怕现在还用得到哦,就是有一味药叫做贯众有没有同学听过啊?这个刚好最近那个什么肠病*还没有退流行嘛,是不是?那这个药就还有点用。贯众呢,我们中国人说它这个药的药性哦很厉害,那厉害在哪里不知道,一直到现代的药理研究才发现说,哦,难怪中国古时候的人要那样用它,就是贯众是一个用来挡瘟疫的药。
其实这个药的能量哦不要用吃的,光用看的就觉得它的能量很可怕,就是这个药物是一个好像蕨类的中间的那一坨。那在中药店看到一个切了片的贯众,你会看到一个什么东西的*画符,就是贯众的纹理有点类似shock到的感觉,就像好像有个天师画的符咒一样,那长相。那这样的药,药就来变成——古时候是说,这个中医故老相传啊,就说你有瘟疫的时候,你就在你们家水缸里面丢一枚贯众,丢一坨贯众进去,那可能一个礼拜换一次就好。那全家呢喝到这个有贯众加持过的水,这样就可以免除瘟疫。那到底这个药怎么会那么有效啊?那现代的人就发现,贯众呢对于病*是无差别地可以使病*弱化。就是如果你身上有沾到一点贯众加持过的水的话,这个肠病*在你身上那边普通的麻*汤证、桂枝汤证,就吃一点桂枝汤就解决了,然后它会把病*变成无异化。所以,那就是在流行瘟疫的时候,你家里面有贯众水的话,那就是让你这个沾上瘟疫的病*来你家里感冒变成普通小感冒的等级这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药啊。
那当然我们现在不用泡一个礼拜了啊,就已经不是很好闻的药,要泡一个礼拜更臭了。那你可能就是家里面的热水瓶啊,每天放一片下去,也不要多哦,因为多了水就有点臭臭的味道。所以全家人的水一天里面只用到一片贯众泡在里面,那这样子的话其实效果就有了。当然我们现在,大家都是学《伤寒论》的人哦,说不定我们早就得过肠病*了,只是我们在一觉得感冒就知道桂枝汤证,然后就吃了就好了,然后就不知道它叫肠病*对不对。所以你要认识它是肠病*,也要等它发作才知道它是肠病*,我们一感冒就吃药,往往没有机会认识它哦,那就是这样子。那所以呢,就是贯众就跟大家同学带到一下。
阴虚VS舌苔VS口渴VS失眠
那我们这个雪羹啊,用凉润药来化痰这件事情呢,其实这种事情都是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上的可能性的。就好比说,我最近这一个月也被阴虚这件事情搞得很苦,就是常常觉得舌苔啊都是有裂纹的,那舌尖都是暗红暗红的。那就觉得说,哎哟,人都有点燥燥的,就是烟都快抽不下去,就是你知道抽烟的话肺会变干嘛,就觉得抽烟变得好难抽,就知道在抱怨,说最近香烟抽起来好难过。那这样一个发干的现象,你说要怎么处理,那刚好我在准备功课的时候,我也在看五苓散,就是在准备五苓散的时候会想到很多事情。就是,你在看五苓散的时候就会发现说,在经方派的世界里面,口渴这件事情并不需要喝水的。口渴它只是意味着你的下焦没有能力把水转上来,所以,你可能要吃一点五苓散这种利水的药,反而能够让你的人变得比较不渴。
就是,我的那种口渴是那种舌苔很*很厚的那种,但是,其实还是渴,那代表你的水没有办法运化嘛,所以反而要吃利水的药,然后把水转上来,让舌苔变薄,口反而不渴。那所以,这是水的部分,那另外我阴虚的部分,其实是已经更高。前几天吧,礼拜四晚上的时候我已经变成晚上失眠了,就是已经人会有点烦躁,然后失眠了。那我想这样有点可怕哦,那就礼拜五去抓了一小贴这个朱鸟汤,就是《伤寒论》最滋阴的两个方子嘛,一个炙甘草(汤),一个朱鸟(汤)。那我为什么没抓酸枣仁?因为我觉得酸枣仁汤每次吃效果都很不显著哦,所以我就跳掉了。那我就用*连阿胶鸡子汤哦,就是朱鸟汤,那吃一贴晚上就很容易睡着,然后就睡得饱饱的。然后昨天又吃一贴,然后最近又睡得很好,那就觉得稍微有一点复活的感觉了,那舌苔上面裂纹也开始收掉了。那当然,吃胃苓汤那是化湿剂,也会有改善,就是嘴巴会比较润。
讲句很白目的话,舌苔要有裂纹,也要有舌苔,才会有裂纹,对不对,就是这种意思,没有舌苔就没有裂纹哦。……但是这样子用也是一个做法,就是其实这一类的临床上的做法,你觉得《伤寒论》很多选择都是够任自由啊,你只要方向跟意义对的都可以的,像我就是用滋阴药跟祛湿药同用。但是,如果你发现给吃一般的祛痰饮的药会觉得越来越燥,那你又不想要太多花样的方法,那我觉得雪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它可以在有润到的前提下又把痰饮去除。
阴虚痰饮VS淋巴发炎VS甲状腺亢进
那在临床上面呢,这种属于阴虚但是又有痰饮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在哪些病人身上看到呢?比如说,淋巴发炎的人,就是淋巴有一坨一坨的,可是这个人处在一个上火的状态;或者标准的阴虚而又肿大的甲状腺亢进而肿大的,这种标准的阴虚有热又有痰饮纠结在那边的。那这种时候呢其实淋巴的病或者甲状腺的病,就是每天拿雪羹当点心吃,这可以加糖的哦。如果你白木耳吃得下去的话,我想雪羹不会太难吃。或者是,如果是有热证的什么高血压造成的青光眼,那那个我们说青光眼眼压过高,苓桂术甘汤也可以,对不对,用雪羹也可以,就看这个人的寒热。而且要,在这种阴虚有热的病里面,要阻止什么什么组织纤维化,雪羹还是很有办法,它等于是有一点像麦门冬那种调子啊,还是动物药。所以,阻止什么什么咳嗽啊什么样纤维化的话,其实还是蛮有办法,所以就把这个方子一起介绍给同学。就是当你用我们教过的方,觉得诶好像仲景方吃起来好像有点太干了,那你知道至少还有几个比较润的方子可以用,就是这样子做一个对比。
那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个条文呢是芍药甘草附子汤,以及茯苓四逆汤,以及调胃承气汤。那像是芍药甘草附子汤呢,就是、条,跟茯苓四逆汤,在历代注解或者教授《伤寒论》的医家、学者、老师们,在处理这几条的时候都拿它会说什么?这是《伤寒论》里面的垃圾条。就是说,他给的辩证点太少了,所以这个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用。那可是哦,我开始在参考别人在教这几条的时候,也会受到影响,觉得说,哦,这是垃圾条,那不要认真教了,结果呢看到后来才发现不是噢。我觉得人的头脑,尤其是刚刚提到的男人的头脑就是这么可恶,就是说,当你在分析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当然希望他给你的条件越多越好对不对。就是如果抓主症,他用十个主症都有,才能用这个药的话,那时候最精确,对不对。那如果他丢给一个主症的话,你就觉得他乱讲。
可是呢,这种会被后代的研究者视为垃圾条的这种方子哦,其实不一定代表它不好用,往往代表它超好用。就像,“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这是世界代表的垃圾条,就是学经方的人都不用这个方,因为太粗,辩证点看起来不细致。可是问题就是,你咳嗽脉浮用起来就会很有效啊,你知道越好用的方,反而变得研究的人这个头脑越会钻牛角尖,变得看不到它的样子。那所以像这个茯苓四逆汤跟芍药甘草附子汤哦,其实说来也是临床上好用的方子,只是因为它讲的非常简单,所以就被归类于垃圾条,说是张仲景搞不清,就是乱写啊糊里糊涂写的这样子。可是,其实像张仲景这个人是多么龟毛的一个人啊,那他能够写到这么粗的话,大概就这么粗有这么粗的意义哦。所以我们可能休息一下,来看看这个哦《伤寒论》里代表性的垃圾条是多么垃圾哦。(本课完)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