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家讲堂反复胸痛三年多,原来是l
TUhjnbcbe - 2021/3/25 8:49:00

张大爷70岁了,因反复胸痛3年,医院就诊,考虑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改善心脏供血、抗心绞痛等常规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来,又进行了“冠脉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每次发作时,自觉有气从腹部上冲心胸及咽喉,左胸外侧及左上臂疼痛,频繁嗳气,“犹如豚之向上奔撞状”,痛苦异常。

今年11月,张大爷来医院(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经医师详细问诊查体,被诊断为“奔豚气病”。

病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金匮要略》

孙立新介绍说,“奔豚气病”临床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症状,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

“奔豚”意思是说似有奔跑的小猪一样,从下面一直跑到胸口,从而导致胸口疼痛,“奔豚气病”这个名称看起来有点可爱,但发作起来非常难受,而且很容易误诊,甚至有人会被当成精神疾病患者对待。其实,《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就是治疗此病的有效良方。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孙立新说,惊则气下,恐则气结,怒则气上。“奔豚汤”主要治疗的就是由于受到惊吓或生气、恼怒而导致肝气郁结,气逆向上并进窜动,造成胸腹、两胁疼痛的症状,旨在疏肝清热,降上逆肝气和向上的胃气,使肝胃逆气下降,腹痛减轻。

中医理论认为,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停。患者由于肝郁气滞证常常会导致胸膈淤血停聚,最终淤血内结,而产生疼痛。“奔豚汤”共有9味药,用活血消淤的川芎、凉血柔肝缓急的白芍,并辛温化瘀的当归养血调肝,使肝重新恢复疏泄调达的特性。

“奔豚汤”中还使用味道十分甘甜而性寒凉的李根白皮(李子根树皮)甘寒生津,清肝热,降上逆之气,清热降胃火,下肝气的*芩共同降火逆之气,葛根解表里风热,清肝气上逆之邪,并以生姜、半夏和脾胃而化痰,使脾经和肝经两经邪散,甘草调和诸药,从而缓解上逆犯胃而导致的胸膈疼痛。全方清肝胃火和降气一起使用,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科医师为张大爷制定了以“奔豚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系统治疗,4天后,张大爷“奔豚气”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0天后,未再出现胸痛、嗳气症状,可正常活动、休息。

为了感谢中西医结合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优质服务,张大爷和老伴儿特意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还送来一面精心制作的锦旗,赞扬“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

医院(医院)中西医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历经多年发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一整套适宜治疗老年疾病的方法,采用内服、外用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推拿、刮痧、拔罐、药浴、穴位埋线、小针刀等多种中医疗法为一体的特色治疗,在治疗老年肾病、肝病、血液病、肿瘤及疑难杂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服务

-

专家简介

孙立新 医院(医院)中西结合科主任,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专家组成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血液病,肿瘤以及老年疑难杂症。

文字整理/史颖

医院

医院

河北省职业病防治临床中心

诚信

敬业

和谐

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讲堂反复胸痛三年多,原来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