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为常用中药。驱寒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丁香的简介
中药名:丁香dīngxiāng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公丁香。
英文名:FlosCaryophylli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胃经、脾经、肾经。
药用部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功效与作用: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
功能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临床应用: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药理研究: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5%~20%,油中主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另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异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石竹烯氧化物、齐墩果酸、α-衣兰油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蕾。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乔木,高12米。树皮灰白色而光滑。单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基部狭呈楔形,全缘,侧脉多,平行状,具多数透明小油点,叶柄明显。花顶生,3朵一组,集成聚伞形圆锥花序;花萼筒状,顶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肉质肥厚,有油腺;花冠圆头状,花瓣4,白色而现微紫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柱头细小。浆果红色或深紫色,卵圆形,内有种子1粒,呈椭圆形。
产地分布: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现我国有栽培。
采收加工: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略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形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丁香油是什么
丁香油,为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枝蒸馏的丁香油用制杀菌药、香料、漱口剂、牙痛的局部麻醉药、合成香草醛,还可作增香剂和增强剂。还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可作为药用,中药饮片“丁香”、“鸡舌香”、“公丁香”即为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香气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调味。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适合用来预防疾病和发炎,丁香本身是一种香料,,因此在烹饪时经常被添加到菜里,虽然最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疗牙痛,但是在消化问题,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样具有疗效。他能治疗气喘,反胃,鼻窦炎,并且可作为镇定剂。丁香是一种很强烈的精油,一向被拿来消*手术用具。未经稀释前,请勿涂抹到皮肤上。
丁香油分类
丁香油按作用可以分为:
(1)食用丁香油:用于烹调调香,可直接食用。
(2)药用丁香油:可内服外擦,用法请遵医嘱。
(3)香料用丁香精油:用于香熏疗法,浓度很高,食用可致命,请勿尝试!严格来说丁香油又可分为丁香叶油、丁香茎油、丁香花蕾油。在香料工业中,一般说丁香油大都为丁香叶油。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品种很多,真正药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观赏花木丁香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区别),以花蕾和果实入药。人们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以粒大花未开、香气强烈,且能沉于水中者为佳。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它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尤其是孕妇害喜症状。丁香含有丁香油,对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作外用,对体癣及足癣都有很好的疗效。
在古代,丁香常作为香口之药。唐代宫廷诗人宋之问为了掩盖自己的口臭,经常口含丁香,希望取悦武则天的笑料就是一例。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主要含挥发油丁香油等成分。
丁香的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抗胃溃疡:可抑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形成。丁香挥发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溃疡的活性成分。
健胃: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
抑制肠兴奋:其水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并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等对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抗腹泻:其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泻叶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肠性腹泻与肠腔积液。
2、麻醉、镇痛、解热、抗炎
麻醉:丁香酚对幼小对虾、鲤鱼等有麻醉作用。丁香酚可抑制大鼠迷走神经A、B、c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这可能是丁香制止牙齿的机制之一。丁香酚能阻断牛蛙坐骨神经传递,但不影响肌突触后膜反应,显示了选择性麻醉神经纤维的作用。
兔静脉注射丁香酚虽可产生麻醉作用和抗惊厥作用,但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压。因此,临床上丁香酚只作局部麻醉使用,而不作全身麻醉使用。
镇痛:小鼠灌服其水煎剂具有镇痛作用。
解热:兔口服丁香酚有解热作用,并强于乙酰氨基酚。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脑内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
抗炎:小鼠灌服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都能抑制耳壳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灌服能抑制实验性足跖肿胀。
其镇痛、解热、抗炎的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3、抗聚抗凝抗血栓形成
抗聚: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和全血聚集,并抑制ATP释放。其抗聚的机制为抑制血小板内TXB的合成。
抗凝: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Ⅷ因子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和V因子时间。
抗血栓形成: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长电刺激颈动脉的血栓形成时间。
4、抗病原体
抗菌、抗病*: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单宁有抗单纯疱疹病*作用。
抗真菌:其水煎剂或乙醇浸出液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或杀死作用。丁香酚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有显著的杀灭作用。
杀灭寄生虫:其水提物能杀死犬和猪蛔虫。丁香油的作用较水煎剂的作用强。
杀灭滴虫: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对毛滴虫具有很强的杀死作用。
5、醒酒
丁香花香气袭人,具有醒酒的作用。《本草纲目》载:“丁香杀酒*”。清代诗人邹升恒在《丁香和韵》中也有句云:“傍檐结密人难折,拂座香多酒易醒。”说的是丁香树高茂密,柔枝交抱,难以拆分;浓郁的香气拂面而过,使多喝了酒的人酒醒神清。
6、温中降逆
本品辛温,入脾胃二经,能温中散寒,善于降逆,黼疗营寒呕吐,呃逆之要药。
7、暖肾壮阳
本品性温,入肾经。《日华子本草》载:“疗肾气,壮阳,暖腰膝。”故有暖肾壮阳之功效,常用于阳萎、阴冷、奔豚、腰腿冷痛等证。
8、行气止痛
本品味辛,气芳香,辛能行气止痛,常用胸痹痛、脘腹痛、少腹痛、疝气痛。丁香是麻醉止痛比较好的中药。
9、醒神开窍
本品辛香,性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芳香开窍,化湿辟秽。《本草再新》谓其:“开九窍,舒郁气。”故有醒神开窍之功。可用于湿浊之邪,阻蔽清窍,扰乱神明引起神志错乱,痰声漉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沉滑等症。
10、其他
(1)抑制平滑肌: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和丁香酚水溶液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肠平滑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2)其氨水提物能增强胰岛素活性。
(3)其中的鞣花单宁能降低血液中的尿素浓度。
(4)丁香酚为一种睾酮一5α-还原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脱发。
丁香的副作用
1、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
2、*理试验
LD50:
腹腔注射其煎剂的LD50为l.8g/kg。丁香油小鼠灌服的LD50为1.6g/kg。丁香酚小鼠口服的LD50为3g/kg,大鼠的为2.68g/kg。
*性反应:
小鼠灌服其水提物l20g(生药)/kg,不引起死亡。中*症状为呼吸抑制,后肢无力,翻正反射消失。给犬口服丁香油2g/kg可发生呕吐,口服5g/kg可发生呕吐而死亡。丁香酚有醌甲基化合物和苯氧自由基,是其在肝细胞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此二物与细胞蛋白共价键结合而产生细胞*作用。
病理检查:
口服丁香油死亡犬,镜检肝肾有瘀血、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心肌浊肿。说明煎剂的*性很小。丁香油有一定的*性反应。
3、临床观察
无*。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曾有报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
丁香配伍应用
1、配五味子
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经气火。二药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机在开在肾,皆所相宜。
2、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气。干姜补中阳,三药合用,胃寒去,逆气平,胃虚复.则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3、配五味子
再伍以莪术(别名广茂),温肾散寒,平降冲逆,散结消瘀,举三治一,非此莫效。”
4、配*连、乳汁
《本草纲目》:“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鸡舌香、*连、乳汁煎注之,皆愈。”*连清火泻火,乳汁补肝明目,三药合用,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亦补亦泻,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药合用,皆主治之。
5、配柿蒂
和中降逆,温肾助阳,治虚寒呃逆最效,两药相合无主辅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补助肾阳方中,亦多用之。是为佳对。
丁香方剂制剂
1、顺气汤(《卫生家宝》)
本品49粒,柿蒂27个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治呃逆神验。
2、红豆丸(《医宗必读》)
本品、胡椒、砂仁、红豆各21粒。上为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l丸,以大枣l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每日3服。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3、丁香茯苓汤(《杨氏家藏方》)
本品、茯苓、木香、附子、半夏、陈皮、肉桂各6克,干姜l0克,缩砂仁3克,姜枣。水煎,分2次服,治久积陈寒,流滞肠胃.呕吐痰沫,或有酸水。
4、丁香散(《太平圣惠方》)
本品、枇杷叶各6克,青皮、茯苓、人参、桂心、半夏各12克,姜、枣,水煎,每日l剂,分2次食前服,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脾胃气弱,四肢乏力。
5、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
本品、柿蒂各6克,*参3克,生姜5片,水煎每日l剂,分2次温服,治久病体虚,胃中虚寒所致之呃逆、呕吐、口淡、食少、脘闷胸痞,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丁香的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1~3g,水煎服;外用:研末调敷。
1、炖煮
丁香、肉桂各10克,母鸡1只,将母鸡处理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丁香、白胡椒、肉桂、老姜和葱白,用小火炖煮至鸡肉将熟时,加盐调味即可。可补益脾胃。
2、煎服
丁香5克,红糖克,生姜碎末30克。将红糖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以小火煎至较稠时,加入生姜及丁香拌匀,再继续煎,至挑起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红糖倒在涂过油的大瓷盘中,待稍冷切条即可。
丁香的附方
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2、治小儿吐逆
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3、治朝食暮吐
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乱,止吐
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
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6、治痈疽恶肉
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7、治食蟹致伤
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8、治鼻中息肉
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丁香的临床应用
1、治癣
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见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天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苗未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6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
丁香的相关论述
1、《别录》:风水*肿,霍乱心痛,去恶气。
2、《开宝》: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诸肿,齿疳。能发诸香。
3、《本草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