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各位艾友都知道谢锡亮老先生厉害,谢锡亮老先生是承淡安大师的学生。
承淡安(.09.01-.07.01),中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
今天分享一些承老的艾灸心得,每一条都很金贵,收藏吧~
1、赤痢在药物治疗时,于大椎、身柱各灸5~7壮作为助治,有减低热度,增进抵抗力之效。
2、中风瘫痪,半身不遂之症,总以艾灸为宜。盖艾能温通经脉,活络血行也。然艾灸亦有主要穴,即曲池、肩髃、环跳、阳陵4穴,以大炷频频灸之,自能恢复其原状。余治锡邑薛瑞初之太夫人,年逾耳顺,瘫痪已2年余,就上述之4穴,频频灸之,连续有壮,而竟痊愈。步履如恒。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也。
3、民间于霍乱流行时,病发,每由针医于手足十指及委中、尺泽放血,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承山等穴,每能止泻,止吐,止转筋,收到良效。但因吐泻失水过多,体力衰惫,虽与针治已无效果时,有经验者能改用神阙、关元做大炷多壮之灸治,还可挽救。附此备考。
4、寒湿之邪,久瘀于内,化而为热,客寒触之,气从小腹上冲心而痛者为冲疝。无锡望亭尚家桥俞长志君,年近50,患小腹痛。自觉有气攻小腹,惨痛欲死,冷汗淋漓,6日未食,奄然待毙,延余诊之。曰,此冲疝也。在脐上用三角灸法(三角灸法:穴在小腹。取法:仰卧露腹,以纸绳量两口角的长度3倍,折成三角形。以一角着脐心,脐心下左右各一点是灸点。疝气、小肠气亦可用此法灸之。偏左灸右点,偏右灸左点)及灸关元与太冲,其痛立止。处方以善其后。
5、肝有瘀热,寒邪外束,肝气不能条达,因而横逆。致使小腹疼痛,上下左右,攻冲无定,甚则四肢厥逆。治法宜取照海、太冲、独阴各灸5壮,石门7壮,又脐下5寸两旁1寸处灸7壮。
6、未满3岁之小儿,在生齿期或断奶期中,每每突然呼吸停止,颜面苍白或发青,眼球转动,躯干为强直性痉挛,四肢抽搐,人事不省。为时数秒钟至1~2分钟,即复常态。有时为间歇性之发作。重者日发10余次。将间歇时,喉中作笛声2~3声而醒。此名声门痉挛,即小儿急痫。发作时宜针治。平时宜注意营养,多做日光浴,使吸人乳,并每日用灸身柱、肺俞、脾俞、天枢,可以强壮其身体,促其早愈。
7、按水肿之症,俱为小便短少,致水气泛滥。余遇水肿症,先灸肾俞,小溲即多,每试皆验。
8、呃逆不止,可取水突、膻中、巨阙、关元,用小艾炷各灸7壮。
9、先父梦琴公云:壮年时在沙洲纯阳堂治一农民,患阴霍乱,六脉已伏,体已僵,气如游丝,家人环视,俱谓不治矣。将疡科用之丁桂散加麝香分许,满置脐中,上用大艾团灸之,共灸30余壮,胸腹部渐温,呼气稍壮。更灸之,至四肢温,六脉出而止。计烧去艾团有克余,脐周之肉灼至溃烂,后为敷玉红膏而愈。
10、余治一邻家鞋店主人之子,3岁,患呕吐泄泻已半月余,面青眼泛,鼻出冷气,四肢厥逆,脉细无神,某医断为不治。余给与艾绒一大团,用墨在小儿腹上点关元、天枢穴,嘱其用艾灸而去。翌晨复来,面有神采。其母谓灸后即四肢温暖,呕吐泄泻俱止,欲吮乳矣,惟灸处溃烂,为敷玉红膏并处方以善其后。
11、命门之火式微,不能蒸化津液,水泛而为寒痰。面有青黑色,手足清冷,小腹拘急,小便少,脉沉细,舌润有青紫色。命门灸十几壮,肾俞灸十几壮,膻中灸3~5壮,肺俞灸十几壮,常服金匮肾气丸,可愈。
12、肥胖之体痰湿最重,中气则弱,气虚痰甚,水聚成痰,留走肠间,身遂瘦削。咳逆稠痰,肠间水声漉漉,头目眩晕,足不觉冷,甚或肌肉水肿,脉弦滑,舌红润,此为痰饮。宜灸天枢、命门、膏肓、气海各十几壮,中脘5壮,多良。
13、中宫阳气式微,三焦失疏,水停胁下,成为悬饮。咳唾白沫,胁下引痛,脉弦不紧,舌白而润。灸大椎3壮,陶道5壮,至阳、灵台、肝俞各7壮。
14、三焦水道不利,水入膈膜,溢于肌腠,走于四肢,喘急不能安卧,肢节肿痛,筋骨烦疼,陡呕,脉浮弦,是谓溢饮。水气不化,支结于肺肠心下之处,患者头眩,呕吐,胀满,咳逆,气短不得卧,脉弦细,舌淡润,是谓支饮。两症治法相同。水分、关元、肺俞各灸5~7壮,神阙3壮,命门、中脘、足三里各灸5壮。
15、皮肤发痒,搔之起白粉屑,乃鳞屑癣也。当灸曲池、膈俞、血海各十壮,可收卓效。惟需直接灸,壮数不可减少。如畏痛,可用硫*,天天烧水洗浴,月余亦可根治。
16、饮邪留伏筋骨俞穴之间,脾肾阳虚,不能蒸散,此为伏饮。症状为腰背痛,心下痞,恶寒,脉伏而滑。膻中、关元各灸3壮,中脘、肾俞、脾俞各灸5壮,膏肓灸30壮。
17、先父梦琴公治徐家园徐茂生腰背痛,为针人中、后溪、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数次,愈针愈剧,乃诊其脉沉而滑,曰:得之矣!此饮邪伏于太阳俞穴之间也。乃为灸至阳、脾俞、命门、肾俞、关元,一治而减,再治而愈。
18、痰饮积于胸中留而不去,每遇风寒外束,阳气不得外泄,引动痰饮上逆,而发冷哮。形寒肢冷,咳嗽痰多,喉中有声,脉细弦,或细滑,舌润不渴。灵台灸5~7壮,俞府、乳根各灸5壮,膻中、天突各灸3壮。
19、虚喘系因肾元亏损,丹田之气不能摄纳,气浮于上,而作气喘。喘时声低息短,吸不归根,若断若续,动则更甚,心悸怔忡,两脉虚细。宜灸关元数十壮,肾俞、足三里各十几壮。
20、日本小儿出生至三个月时,必灸身柱穴七壮,艾炷如米粒大。七岁以下之小儿,伤风发热时,亦灸身柱。据彼邦人云有奇效。见病至十分虚弱时,艾炷宜小宜少。如太过,则不胜火伤*素,反致危重矣。
21、阴疽流注,以蒜片贴疼楚不仁处,再用艾炷于蒜片上灸之,灸至不痛者觉痛,痛者觉痛止为佳。阳症掀肿将成未成时,无头者先以湿纸贴患处,视何处先干,即为有脓处。于该处用艾隔蒜灸之,以平为佳。
22、疔不论何经何部,用稍粗之针刺灵台或身柱,使之微出血,再饮以菊花汁一杯。无论如何险重之疔,皆可用此法。疔之部位如在大指端,当属肺经,即刺其经之起穴或末穴,如中府穴,针泻立可见轻。余经类推。面部人中疔为疔中最恶之症,灸合谷有特效。灸炷宜大,两手皆宜灸之。
23、晕针多属贫血之人,或病久体弱,或大饥大饱时。艾灸亦能致晕,形状亦是肢冷、自汗、气促、神迷、僵卧,与晕针完全相同,倘遇此种情形,最好注射强心剂。若轻者,只觉头晕欲呕时,饮以开水,立可取效。
本文摘录自《谢锡亮灸法》,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帝内经75集全(视频)
?艾灸常用种症状大全
?常见疾病——健康小妙方
?中老年养身保健手册
五个叶子商城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不是SARS,也不是MERS,对于这种新型冠状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武汉肺炎疫情防控手段已经全面升级!
首先,官方通报口径已从最初的“未见明显人传人”,改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
其次,武汉自1月14日起,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迅速安装红外线测温仪35台,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余台,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加强离汉旅客体温检测工作,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等。
因此,这个肺炎“来者不善”,情况仍在不断变化,我们既不要过于恐慌,更不能掉以轻心!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下面几个步骤请人人皆知!
戴口罩能预防感染吗?
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N95型口罩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
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在选用N95型口罩时,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N95型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去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戴口罩;
为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应及时戴口罩;
此外,雾霾天气在室外活动时,建议戴口罩。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这些人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儿童防护口罩。
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的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买不到口罩,还能这样预防感染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1.直接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患病者或者携带病*的动物呼出气、嚎叫,同样也有病*,会导致感染。不过,这需要近距离接触。
2.气溶胶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
3.接触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桌椅、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还有病人口水、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也会把病*留在上面。
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手就会被污染,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引起感染,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我们了解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无论是咳嗽、喷嚏、流鼻涕,一定要用纸张、手帕遮挡,若无东西可用,可用手遮挡,不能对着别人喷嚏、咳嗽。
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尤其是面对面谈话时。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对疑似罹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应及早隔离。不探视疑似罹患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高发季节不要凑热闹,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保持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
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当时实在没有可吐痰的地方,可以先吐在纸张上,在方便的时再把它放到它的归宿地。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手。要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精选五个叶子蕲艾产品购买↓↓↓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