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郝万山36个经方故事七
TUhjnbcbe - 2021/2/1 1:16:00

经方,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被誉为“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经方的魅力就在于能执简驭繁,经方大师总是能在复杂的疾病面前临危不乱,抽丝剥茧,看到本质,然后以仲景之法排兵布阵而统领全局。郝万山老师的经方故事讲得生动轻松有趣,让人读来忍俊不禁,然而在大白话间却有至理,需要考验您的慧眼。 

故事19:五苓散和桃核承气汤

有一年在一个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上,我说了一句话,小便的利和小便的不利是辨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的分水岭,临床一定要鉴别清楚。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有个医生往我办公室打电话,说起二周前有一个老太太,因寒战,发热、尿频、尿急、医院做化验,被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收入住院。然后用抗菌素治疗,大概两三天后发烧就退了,一星期后尿的化验正常,检查不出红白血球了。可这个病人自觉症状不缓解,便不肯出院。并且晚上狂躁,心烦,睡不着觉,骂大夫。即使用镇静药让她睡着了,手还在摸着小肚子。所以这个医生就不知道,她是属于蓄水还是蓄血。我说她大便怎么样。他说,好几天没大便了。我说你看看她的舌象。他放下电话就看舌象,反馈说舌红,舌苔又厚又*,舌面干燥,这是上午。我说这样,既然蓄血和蓄水这两个症状同时存在,既有其人如狂又有小腹不舒服,还有小便不利,那你就五苓散和桃核承气汤联合应用。三天后,他就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你那个方子很神。那天她下午吃的药,吃药以后小便量也多了,大便拉了两次,当天晚上睡得非常塌实,第二天早上起来,小肚子也舒服了。她说你们要早给我吃这个药,我不早就出院了吗?她说给我办出院手续吧。

故事20:苓桂枣甘汤

几十年前,我在下乡时遇到一个病人,对我说;“大夫,我肚脐这个地方跳动”,我说你是自己感觉到,还是能摸到啊?他说能感觉到也能摸到,跳得我心烦意乱。因为他还有舌淡,苔水滑,所以我就给他用了苓桂枣甘汤。

吃了几天药后,他告诉我,小便也多,身上也不那么疲劳了,肚脐儿不跳啦。可是我一摸,仍能摸到腹主动脉的搏动。我遇到这个病例后,认为脐下悸动是人的组织间隙有了水液以后,对腹主动脉传导增强的一种表现。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遇到一个病人,也说自己肚脐下跳动,他说跳动时快时慢,时发作时不发作,没什么节律。这个人比较胖,我也摸不到腹主动脉的搏动,他便在一次跳动的时候找到我。

我一摸发现这个跳动只是腹直肌的不自主跳动,可是他也是舌胖,苔水滑,小便少,有时候下肢还肿,我也用了苓桂枣甘汤,用了一段时间这个症状又缓解了。按照《伤寒论》原文里边说:“其人脐下悸”,是“欲作奔豚”,治疗用苓桂枣甘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苓桂枣甘汤

处方茯苓克、桂枝56克、甘草28克、大枣15枚

功能主治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或者上逆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病机:心阳不足,下焦水邪乘虚上冲。功能:温通心阳,化气行水。适应证: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者,多见于神经官能证。

用法用量

上4味,以甘澜水ml,先煮茯苓,减ml,再下余药,煮取ml,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甘澜水,《玉函经》作“甘澜水”,又名“涝水”。以其“速诸药下行”,即“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且助草枣培土。后世有人解释:“甘澜水是好米泔水”即淘米水,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

原文《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第5条:发汗后,脐悸下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苓桂枣甘汤

故事21:四逆汤加人参汤

我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医院病房有个18岁小伙子,得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6医院做住院医生时,这个小伙子还在。这时他的病已到晚期,血红素只有几克,白血球几百个,出血现象特别明显,牙龈经常有血痂。那时天已很热,别的病人只盖一个毛毯,他盖着毛毯,棉被还有一个棉大衣。因为他合并感染,经常发烧38度以上,各种抗菌素都在用,但烧就是不退。辛凉清解的、甘寒的、苦寒解*的中药也都用了,仍不见效果。这时我的上级医师就说,要不咱们请宋孝志老师吧。我陪着宋老到病房之后,宋老说,小伙子,伸出手来我摸摸脉吧。小伙子蜷在被窝里,慢慢把手伸出来。宋老摸了摸脉,过了一会说,小伙子你想喝水吗?他说我总口干,想喝水。宋老说你想喝凉的呢还是想喝热的?他犹豫了半天也没说出来。宋老师叫我给他倒半杯热水,半杯凉水,把两个杯子拿到床头柜上。小伙子慢慢伸手过去,一碰到凉水杯马上就缩回来,然后再去够那个热水杯,端过来慢慢的喝了一口,过了半天才咽下去。宋老师说,我看完了。回到办公室,宋老师也不理我,随便拿了一张纸就在那写,第一个药,炮附子10克。第二个药,干姜10克,第三个药,红参10克。这时我说,宋老,这个病人是再障病人,血小板特别低,合并感染后发高烧,现在体温是39度。宋老回头看我,你是中医大夫还是西医大夫?我说宋老,您不认识我拉?我是谁谁谁,宋老不理我。其实我后来想,宋老嫌我说的这个话不符合中医辨证特色。因为我给他说病情用的完全是西医术语。宋老第四个药是炙甘草6克,这不就是四逆加人参汤吗?他把纸放在那说,你要敢用呢就给他用,你要不敢用就不要给他用,扬长而去。等主管医师来了,我给他看这个方,他也愣了,想了半天说,既然老前辈开这个方子,我们就慢慢的用。好,第一天用完药后很平静,既没出血倾向,体温也没升高。第二天用完了,下午体温居然成了38度五左右。第三天用完,体温成了38度。此后体温逐渐下降,一星期后完全不烧了。为什么用了热药居然体温能降下来?我去问宋老。宋老跟我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你看这个病人盖那么厚的被子,不就是身大热反欲得衣吗?他心里觉得烦热,才去够那个凉水杯,当摸到凉水杯时觉得冷,马上就缩回来,这不就是真寒吗?凉水都不敢碰,你再给他用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石膏,你是想害他还是想救他呀?“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就是阴盛阳浮。小伙子这次用了人参四逆汤以后,再也没有发烧。三个月后,小伙子死于脑溢血,当然这个脑溢血是他疾病本身的发展。《方剂学》-四逆汤四逆汤处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备注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原文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摘录《伤寒论》解读:四逆汤《郝万山讲伤寒论》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详情)

往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标题浏览详情)1你是健康人吗?2揭秘《*帝内经》3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新视频讲座)4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三大根源!5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太全了,值得收藏!)温馨提示
  
  
  健康刮出来2
  
  
  灸出健康来3
   
  “托”出健康来4
  
   “站”出健康来5
  
    “艾”出健康来6
  
   “拍”出健康来7
  
    健康走出来(上)8
  
  
  健康走出来(下)⊙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郝万山36个经方故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