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男,34岁。
初诊:年9月29日。
主诉:下腹作胀,时有冷气上冲胸膈,腰酸,右胁稍有胀痛,饥而不欲食,便软。
诊查:舌苔白滑,脉弦细。
辨证:仲景所称奔豚气也,系肾虚水气上逆。
治法:桂枝加桂汤主之。
处方:川桂枝4.5g炒白芍6g炙甘草3g煨生姜3g大枣3枚肉桂3g紫石英30g(先煎)防己12g云茯苓12g7帖
二诊:10月6日。下腹作胀,冷气上冲,药后即平,纳食亦增,唯右胁时有隐痛,腰酸足软。苔白滑已化,脉细尺弱,舌转嫩红。水气上逆虽平,肾虚未复,肝气郁滞,再拟滋肾泄肝。
处方:制熟地9g淮山药15g五味子4.5g菟丝子饼15g补骨脂12g桑寄生12g茯苓9g川楝子9g潼蒺藜、白蒺藜(各)9g7帖
案九、眩晕李××,男,59岁。
初诊:年2月19日。
主诉:患者于年底突发眩晕,头昏如转,剧作一天后,眩晕虽减未止。平素常觉头目不清,步履不稳,泛恶纳差,精神萎顿,并有脐腹部作胀隐痛,大便稀溏。
诊查:刻下腹痛虽减,余证仍在。脉象濡滑,舌边红,苔薄。
辨证:证由烦劳过度,肝肾精血耗伤,不能上荣于脑,又因脾胃失调,气虚亦显。
治法:治拟调补肝肾兼理脾胃。
处方:太子参15g滁菊花6g明天麻6g潼蒺藜白蒺藜各10g炒川芎12g制半夏9g生谷麦芽各18g炒当归10g粉葛根12g干荷叶20g钩藤15g(后下)全蝎1g(研吞)5帖
二诊:2月29日。今经X光摄片检查,颈椎C4、C5、C6中度肥大。颈项活动仍欠利,头晕胀,间或胸闷泛恶,肠鸣不痛,大便成形日2次,两目干涩。脉濡滑,苔薄白。胃肠病有好转之象,宜调治颈椎为主。
处方:葛根15g炒川芎15g云茯苓15g明天麻6g制半夏(竹沥5g拌)10g炒当归10g炒赤芍、白芍(各)6g潼蒺藜、白蒺藜(各)10g佛手片12g地鳖虫6g炙姜蚕9g花粉12g谷芽、麦芽各18g3帖
三诊:3月12日。胃肠病已趋向稳定,腹已无胀痛,头晕,胸闷欲恶,步履欠稳等症仍未见好转,口苦干粘。脉虚弦细,舌边淡红,苔薄白,病属颈椎肥大,证属正虚痰瘀阻络。改为病证结合同治。
处方:生*芪15g全当归10g炒川芎15g炒赤芍、白芍各9g藏红花6g炙地龙6g云茯苓12g制半夏10g明天麻6g炒茅术9g炒枳实9g潼蒺藜、白蒺藜各10g嫩钩藤15g(后入)谷、麦芽(各)18g7帖
四诊:3月24日。依病症结合同治法治疗,无副作用,晕胀略减,大便成形,腹未胀痛。舌边淡红,苔薄白,口粘干稍减,脉细小。仍守原法调治。
处方:生*芪20g当归12g炒川芎15g炒赤芍、白芍各9g藏红花6g炙地龙6g云茯苓15g制半夏12g明天麻6g炒茅术9g枳实9g佛手片9g谷芽、麦芽各15g白蔻仁3g(研后入)7帖
五诊:3月1日。投补阳还五汤加味,尚觉舒适。脉细弱,舌边淡红,苔*腻。口干苦粘,烦劳过度则倦怠头晕,四肢发麻,活动欠利。拟守前方增损。
处方:生*芪20g藏红花6g瓜蒌皮12g谷芽麦芽各18g炒当归12g炙地龙6g绵茵陈18g炒川芎15g云茯苓15g炒枳实9g炒赤芍、白芍(各)9g制半夏9g佛手片9g14帖
另:参三七1.5g麝香0.09g炙僵蚕1.5g以上作1天量,研细和匀装胶囊,每日服2次,服20天。
案十、肾亏张××,男,57岁。
初诊:年10月4日。
主诉:今年8月起,两足胫浮肿,按之凹陷。尿频,淋沥不畅,无刺痛,并有目胞微浮,腰部酸楚。
诊查:脉虚细数,两尺部均弱,舌质淡红,有齿印。
辨证:证属肾亏,泌尿失常,水湿流积于下,过劳心君亦伤。
治法:拟心肾同调。
处方:鲜生地15g云茯苓12g生*芪18g淮小麦30g淮山药18g炒丹皮10g炒白术9g麦冬12g山茱萸肉6g汉防己15g炒枣仁15g枸杞子10g
二诊:10月13日。七剂后尿频略减,尚爽利,足胫仍肿。诉脉象夜间较快,在95次/分以上。顷诊脉虚细迟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证由烦劳失度,心肾俱伤,心血伤则营卫周行乏济,心神失宁,故夜脉数,证已有日,不易骤复。仍守原意增损调治。
处方:生地、熟地各15g云茯苓12g生*芪30g炒枣仁15g淮山药20g丹参18g汉防己15g柏子仁10g山茱萸肉9g炒白芍18g炒白术12g青龙齿20g麦冬12g琥珀片10g(分吞)生晒人参6g7帖
三诊:10月27日。足胫肿退,目胞微浮亦平,腰酸楚得正,脉数亦平,心率80次/分左右。顷诊脉虚小尺弱稍转有力,舌质淡红胖。心肾两伤已见好转,宗前方出入,巩固疗效。
处方:白术12g煨益智9g枸杞子12g生晒人参6g(另煎)桑寄生15g生*芪30g淮山药15g山茱萸肉9g仙茅15g山楂12g防己12g生地、熟地各15g云茯苓10g枣仁10g蛤土膜油5g(另煎)
赞赏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卢医编辑整理,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