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摘要:对于脾胃气虚患者,选用《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金匮要略》枳术汤加减治疗;证属脾胃虚寒者,宜选《金匮要略》人参汤(即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化裁;其属胃阴不足者,治宜选用《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化裁;若纯属阴虚被灼者,可用益胃汤治疗;证属脾胃湿热,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证属肝胃不和者,宜以《伤寒论》四逆散合《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若兼食滞湿热者,治宜枳实导滞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消化道疾病,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癌前病变,故而胃病患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怀有恐惧心理,往往谈“萎”色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被作为重点研究疾病,并被列入“八五”攻关课题。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概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成分减少或消失为突出病变的慢性疾病。CAG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故被称为癌前状态。
2、主要临床表现
CAG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但该病的确诊应主要依据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二、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由于CA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故祖国医学多将其归于“胃痞”、“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病范畴,现将《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中有关论治上述病证的方证作一粗略统计,以便为运用经典方剂论治本病提供基础。
(一)《金匮要略》有关论述
1、涉及疾病
《金匮要略》中涉及上述有关病证及主症者计有21种疾病,主要为百合、狐惑、虚劳、肺痿、奔豚气、胸痹、心痛、腹满、寒疝、宿食、痰饮、消渴、水气、*疸、呕吐、下利、蛔厥、妊娠恶阻、郁冒、产后腹痛、妇人杂病等。
2、有关方证
《金匮要略》中涉及上述病证及主症者计有56首方证,即百合地*汤证、甘草泻心汤证、小建中汤证、*芪建中汤证、大*蜇虫丸证、甘草干姜汤证、麦门冬汤证、奔豚汤证、橘枳汤证、人参汤证、桂枝生姜汤证、乌头赤石脂丸证、厚朴七物汤证、厚朴三物汤证、大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附子粳米汤证、大建中汤证、大*附子汤证、赤丸汤证、乌头煎证、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乌头桂枝汤证、瓜蒂散证、苓桂术甘汤证、甘遂半夏汤证、泽泻汤证、小半夏汤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己椒苈*丸证、五苓散证、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证、枳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麻*细辛附子汤证、茵陈蒿汤证、栀子大*汤证、大*硝石汤证、小柴胡汤证、吴茱萸汤证、半夏泻心汤证、*芩加半夏汤证、四逆汤证、大半夏汤证、大*甘草汤证、茯苓泽泻汤证、半夏干姜汤证、生姜半夏汤证、橘皮汤证、橘皮竹茹汤证、小承气汤证、乌梅丸证、桂枝汤证、干姜半夏丸证、当归芍药汤证、橘皮大丸证等。
3、有关病因
(1)实邪:致病实邪根据致病多寡,由多向少排列,依次为水饮痰湿、热邪、食积、气郁、寒邪、瘀血,其致病频次分别为24∶20∶7∶5∶3∶1。
(2)虚邪:依次为:阳虚(脾阳虚为主)、气虚(脾胃气虚为主)、阴虚、血虚。其致病频次分别为28∶15∶6∶3。
(二)《伤寒论》有关论述
1、涉及疾病
《伤寒论》中涉及上述病证及主症者,涵盖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差后劳复等病。
2、有关方证
《伤寒论》中有关论治“胃痞”、“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病证,主症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者,计有34首方证,其中涉及太阳病15首方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苓桂术甘汤证、甘草干姜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小陷胸汤证、大陷胸汤证、三物白散证、大**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旋覆代赭石汤证、五苓散证、*连汤证、十枣汤证、瓜蒂散证);涉及阳明病5首方证(调胃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栀子豉汤证、小承气汤证、茵陈蒿汤证);涉及少阳病4首方证(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姜汤证);涉及太阴病3首方证(四逆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汤证);涉及少阴病3首方证(通脉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吴茱萸汤证);涉及厥阴病2首方证(乌梅丸证、干姜*芩*连人参汤证);霍乱病1首方证(理中丸证);差后劳复1首方证(竹叶石膏汤证)。
3、有关病因
(1)实邪:详析以上方证病因,根据致病多寡,由多向少排列,依次为热邪、水饮痰湿、寒邪,其致病频次分别为20∶13∶4。
(2)虚邪:依次为:脾气虚、脾阳虚、肾阳虚、血虚、阴虚。其致病频次分别为10∶8∶3∶1∶1。
(三)《温病学》有关论述
1、涉及疾病
笔者以五版《温病学》教材为蓝本,对书中涉及上述疾病及主症者进行了统计,计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等病。
2、有关方证
《温病学》中涉及上述病证及主症者计有23首方证,其中风温4首方证(即沙参麦冬汤证、小陷胸汤证、调胃承气汤证、牛*承气汤证);春温病3首方证(即增液承气汤证、新加*龙汤证、桃核承气汤证);暑温病2首方证(白虎加苍术汤证、三石汤证);湿温病11首方证(藿朴夏苓汤证、三仁汤证、雷氏宣透膜原法、雷氏芳香化湿法、甘露消*丹、王氏连朴饮、一至五加减正气散);伏暑病3首方证(*连香薷饮证、蒿芩清胆汤证、枳实导滞汤证)。
3、有关病因
(1)实邪:根据致病多寡,由多向少排列,依次为热(暑)邪、湿邪、痰饮、食滞、瘀血,其致病频次分别为15∶12∶3∶2∶1。
(2)虚邪:依上法排列,依次为:阴虚和气虚,其致病频次分别为3∶1。
从上述对《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中所载有关方证的统计及归纳中可以看出,在经典著作中对有关疾病或主症的论述颇多,不仅涉及疾病甚广,而且提供了大量有效治疗方剂,特别是在致病原因方面揭示了寒邪、热邪、痰湿、气滞、血瘀、食积等主要致病实邪,以及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致病虚邪均可导致有关疾病和相关症状,从而为运用经典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奠定了基础。
三、中医对CAG的认识
前文已述及,由于CAG属于中医“胃痞”、“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病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诸多专家学者对CAG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1、病因病机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癌前病变,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