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
TUhjnbcbe - 2020/12/28 14:39:00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

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的功效。《本草证疏》言:“(桂枝)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现代研究表明,桂枝中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利尿、扩血管、促进发汗、降压、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非常广泛,《伤寒论》所载方中使用桂枝的方剂达43首之多。除去丸、散及药后加减法,笔者对其中38首方剂进行了分析,发现桂枝在《伤寒论》方中所发挥的功效与用药剂量及配伍以及比例有着密切关系。然仲景所著,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余虽勤勤恳恳,仅撮其一毛,究未得其全牛。笔者试从剂量及配伍比例两个层次梳理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规律。

1桂枝功效与剂量层次的关系

中药在使用中发挥功效与剂量存在一定关系,古人已有认识,如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对柴胡的论述提到:“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说明中药的使用剂量与功效发挥关系密切。笔者统计了《伤寒论》中出现桂枝的38方,此38方中出现了11种不同剂量,分别统计其方名及剂量(见表1),根据不同功用将其分为四个层次的使用剂量,为轻量、中量、中重量、重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桂枝在中等剂量应用最广,重剂量应用最少,结合各方的功效,可探讨桂枝在各方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1.1轻量重在通阳、助气化

桂枝轻用主要代表方为麻*升麻汤、五苓散,两方均体现桂枝通阳化气的核心功能。《伤寒论》第71条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此说明太阳蓄水之证,膀胱气化不利,故津液不能上乘而口渴欲饮,小便不利。五苓散中重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而用利水药仅在于治标,以少量桂枝取其辛温通阳之性,以利膀胱之蒸腾气化。正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言五苓散中桂枝“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而麻*升麻汤证为伤寒下后,阳气陷入阴中,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阴伤于下,阳郁于上,寒热错杂之证。刘渡舟先生分析其方寒热并用而偏散,桂枝于方中通阳温中,以助麻*、升麻透发下陷之阳邪。

1.2中量重在解肌、和营卫、调阴阳

桂枝中量使用最多,占《伤寒论》中使用桂枝诸方中的绝大多数,此层次剂量应用较广,主要为桂枝汤类方、麻*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桂枝汤类方等,桂枝在此类方中主要功效为解表疏风,调和营卫,通阳和脾。《本草求真》言:“(桂枝)止烦出汗,祛风散邪,为解肌第一要药。故书皆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桂枝汤类方中桂枝使用为三两,常配伍芍药,二者合用解肌疏风,调和营卫,一散一收。如柯琴言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桂枝汤也可调营卫,和阴阳,补脾胃,和肝脾,故其加减应用较多,如桂枝新加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等均取其调营卫、和阴阳之功。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调营卫、和阴阳须在配伍芍药时始能言。而桂枝为辛温发散,解肌疏风之品,当营卫不和,卫气郁阻,营阴泄弱时,配白芍和营卫调阴阳,而当风寒郁表,卫气闭郁之重者,恶寒无汗而头疼发热,周身疼痛时,单用桂枝尚不能解决卫气闭郁,此时桂枝用二两与麻*、葛根等相须为用,通阳解肌,辅助麻*、葛根解表。而如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麻*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个小发汗方,其病机营卫闭郁较轻,其方乃是桂枝汤、麻*汤按比例减小而成,故不赘言。

1.3中重量重在温心阳、助脾阳、通痹症

桂枝四两的应用中,桂枝甘草汤中桂枝合甘草辛甘化阳,温通心气;苓桂术甘汤通阳化饮,培土治水;桂枝人参汤治协热下利,桂枝一助脾阳,二散表邪。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桂枝通行营气,通阳除痹止痛。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过多,心阳受伤,故以四两桂枝温通心阳。而《伤寒论》第67条言:“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证中心脾之阳气不足,水饮内停,进而上冲,故有此证,桂枝合茯苓、白术温阳化饮,而同时桂枝可降冲气,两面兼顾。又如桂枝人参汤因误汗伤及脾阳,中气虚寒,成协热下利,故而以桂枝协同干姜温脾胃阳气而同时兼能除表邪。而桂枝附子汤剂甘草附子汤中桂枝则通阳气,利小便,通血脉,除痹通。

1.4重量五两平冲气、泄奔豚

桂枝能“泻奔豚气”,桂枝加桂汤证中,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于惊,心被惊而虚,肾中邪气上泛而凌心阳,桂枝五两,内伐肾邪,平冲降逆。

1.5通阳是桂枝核心功效

桂枝诸功效发挥的核心在于通阳。桂枝辛温,其温性发挥与剂量有一定关系,少用入膀胱化气,用至二三两,通阳解肌,调和营卫,增大至四五两则温通心脾肾之阳,伐阴气,泄奔豚气,其核心为桂枝的温通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由少少化气至温通阳气的数个功效。

2桂枝功效与配伍及其比例之间的关系

中药发挥功效不仅与药物在方中的剂量有关,还与配伍及配伍比例有关。配伍应用使中药功效朝着一个方向发挥,而配伍的比例,可以理解为相对剂量,比例固定,则相对剂量一致,此时就不仅可看方中药物的直接剂量,如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麻*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中,三方比例缩小合方而成,而研究这三个方中桂枝功效时应从配伍比例及成方比例研究,如何庆勇在临床使用经方,强调除注重本源剂量外,尚需注意按照经方中规定的比例使用。故笔者试举桂枝配芍药、桂枝配茯苓为例说明之。

2.1桂枝配芍药

桂枝汤类方的主要配伍结构为桂枝配芍药。尤在泾言:“此方以桂枝发散邪气,即以芍药摄养津气”,又言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桂枝芍药配伍是桂枝汤类方配伍核心,是发挥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功效的主要方面。桂枝芍药1∶1配伍主要用于中风表证、调和营卫,除桂枝汤外,还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柴胡桂枝汤等。桂枝大于芍药,如桂枝加桂汤,重在加强桂枝温通阳气的功能,调和阴阳而更注重温通阳气,同时助心阳、平冲逆。桂枝少于芍药,如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等,调整阴阳之中更加注重调阴,加芍药又能于调阴阳中增强缓急止痛的功效。总之桂枝、芍药一阳一阴,二药配伍调营卫,和阴阳,二者比例的变化可针对阴阳不和的阴偏胜、阳偏胜的情况灵活变化,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

2.2桂枝配茯苓

《施今墨对药》中谈及桂枝茯苓配伍“二药参合,相互为用,温阳化气、利水除饮之功益彰”。桂枝配茯苓在《伤寒论》中出现过4种比例,五苓散中,桂枝半两(十二铢),茯苓十八铢;苓桂术甘汤中桂枝三两,茯苓四两;苓桂甘枣汤中茯苓半斤(八两),桂枝四两;茯苓甘草汤中茯苓二两,桂枝二两。桂枝配茯苓共收温阳化饮、化气行水之攻,桂枝重在温通,降逆、茯苓重在利水。二药在不同方中剂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水饮阻滞的轻重程度,水饮重者加强茯苓用量,阻滞重者加大桂枝用量,如茯苓甘草汤证水饮轻证,阻滞不重,小便不利较轻,口不渴,此时桂枝茯苓用药比例为1∶1。水饮情况动态增多,发热、小便不利、口渴者,是蓄水程度之稍重者,为五苓散证范围,五苓散中桂枝比茯苓为2∶3,水饮较茯苓甘草汤为重,故而相对剂量上,茯苓桂枝用量有所加大。苓桂术甘汤中水饮较五苓散更重,已出现水饮上泛征象,故而桂枝用至三两,茯苓用至四两,温阳化饮而兼平冲气。苓桂甘枣汤则水停中下焦,水饮之势力更峻,故而加重茯苓至半斤,而加桂枝至四两温通阳气,平冲降逆。

3小结

桂枝是《伤寒论》中使用第二多的药物,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表现为通阳助气化;中等剂量则表现为解肌疏风、调和营卫、调整阴阳;用至中重剂量,其温通之性更显,主要表现在温通心阳,温补脾阳,通络散寒而除痹症。大剂量使用则温化阴气,而平冲降逆。而在看待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时必须同时考虑配伍及比例,配伍可以影响桂枝功效的发挥,而同一配伍的比例调整也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综上所述,桂枝功效发挥方向与剂量、配伍及比例关系密切,学习时当综合考虑,着眼于病机、方证、用药,全面把握。但仍应该抓住核心,认识方向与核心的关系,全面认识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把握仲景使用桂枝的规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