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桂枝在伤寒论的处方中,应用较广,仅次于甘草,计有43个方剂中都有它,如下表:
43方中,桂枝最占主要地位的为(1)桂枝汤。(2)桂枝甘草汤。(3)桂枝加桂汤。
桂枝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鼻鸣干呕。——12条)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炙二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64条)
桂枝加桂汤: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擘(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条)
本经疏证说:“桂枝,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的确,桂枝的主要作用在和营,营气不和,百脉均病,无论病之在表、在里,凡涉及营气不和的,总得用桂枝。太阳中风,是营弱、卫强的病变,所以要用桂枝来调和营气,疏散菀阳,通达表邪。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不足,过汗伤营的证候,所以仍少不了桂枝的和营、通阳。桂枝的另一主要作用,为降冲逆,也就是本经疏证所说的下气。不仅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大论第15条还特别指出:“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五苓散的水逆证,亦得用桂枝来降冲逆。桂枝为什么有降冲逆的作用呢?强隐庵解释说:“桂枝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欬逆除。”可见仍与它和营、通阳的作用分不开,难怪它成为五苓散中的舵手了。
REF任应秋.伤寒论处方用药的研究[J].江苏中医,(05):29-35.
甘草
大论处方中用得最多的药物,首推甘草,它被用到70次之多,占全书处方的三分之二弱,其分布情况,略如下表:
从上表看出,其中甘草占重要地位的,有几个方剂值得注意:(1)芍药甘草汤。(2)甘草干姜汤。(3)桂枝甘草汤。(4)炙甘草汤。(5)甘草汤。(6)甘草泻心汤。
芍药甘草汤: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脚挛急,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条)
甘草干姜汤: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29条)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炙二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64条)
炙甘草汤: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清酒七升(脉结代,心动悸。——条)
甘草汤:甘草二两(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条)
甘草泻心汤:甘草炙四两*芩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连一两(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胃中虚,客气上逆。——条)
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都在扶阳;芍药甘草汤、甘草汤,都在救阴;炙甘草汤,阴阳两续;甘草泻心汤养脾胃以泻邪热。是甘草为可阴、可阳之药,随其配伍不同而奏功。李东垣说:“甘草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热邪、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于此知道了伤寒论用甘草为什么多用炙,治少阴咽痛为什么又要生用的道理了。要之,甘缓作用,是甘草的唯一长处。内经说:“病者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凡阴阳有余不足,都能使人苦急,是以甘草之用日以广。孙思邈说:“解百药之*。”甄权说:"治七十二种金石*,解一千二百般草木*。”都没有掌握住应用甘草的真义。
REF任应秋.伤寒论处方用药的研究[J].江苏中医,(05):29-35.
整理丨王德福
图片丨牧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