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诃子
TUhjnbcbe - 2020/12/25 13:59:00

概述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别名

诃黎勒(《金匮要略》),诃黎(《千金方》),随风子(刘禹锡《传信方》)。

图片

产地

多栽于路旁或村落附近。原产印度、缅甸等处。我国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形状鉴别

干燥果实呈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5厘米,径1.5~2厘米。表面*绿色或灰棕色,微带光泽,有5条纵棱及多数纵皱纹,并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一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实,断面灰*色,显沙性,陈久则呈灰棕色。内有*白色坚硬的核,钝圆形。核壳厚,砸碎后,里有白色细小的种仁。气微,味酸涩。以*棕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

炮制

诃子肉:用锤打开诃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

炒诃子: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色为度,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诃黎勒,先于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黎勒以刀削路,细锉,焙干用之。

②《本草述钩元》:诃黎勒,水泡,面包煨热去核,或酒浸蒸,去核,焙干。

性味

苦酸涩,温。

①《药性论》:味苦甘。

②《唐本草》:味苦,温,无*。

③《海药本草》:味酸涩,温,无*。

入肺、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肾、大肠五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①《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②《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③《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

④《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⑥《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

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

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

②《医学入门》: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

③《本草经疏》:咳嗽因于肺有实热,泄泻因于湿热所致,气喘因于火热冲上,带下因于虚热而不因于虚寒,及肠辩初发,湿热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肾家虚火,法并忌之。

④《本草求真》:虚大不宜独用。

相关配伍

①治久咳语声不出:诃子(去核)一两,杏仁(泡,去皮、尖)一两,通草二钱五分。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济生方》诃子饮)

②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之。(《经验方》)

③治失音,不能言语者: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两(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宣明论方》诃子汤)

④治结膜炎:诃子、栀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⑥治气利: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金匮要略》诃黎勒散)

⑦治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诃子(煨,去核)七分。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服。(《兰室秘藏》诃子皮散)

⑧治肠风泻血: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芷、防风、秦艽各-两。俱微炒,研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⑨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内与核共捣细),白术、*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两。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医林集要》)

⑩治老人气虚不能收摄,小水频行,缓放即自遗下,或涕泪频来,或口涎不收:诃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时时干嚼化,徐徐含咽。(《本草汇言》)

⑾治口疮经久不愈:诃黎勒五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好冰片一分。共研匀细,不时掺入少许,口含徐徐咽下。(《本草汇言》)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诃黎勒其味苦涩,其气温而无*。苦所以泄,涩所以收,温所以通,惟敛故能主冷气,心腹胀满;惟温故下食。甄权用以止水道,萧炳用以止肠僻久泄,苏颂用以疗肠风泻血、带下,朱震亨用以实大肠,无非苦涩收敛,治标之功也。

2.《药品化义》:诃子能降能收,兼得其善,盖金空则鸣,肺气为火邪郁遏,以致吼喘咳嗽,或至声哑,用此降火敛肺,则肺窍无壅塞,声音清亮矣。取其涩可去脱,若久泻久痢,则实邪去而元气脱,用此同健脾之药,固涩大肠,泻痢自止。但苦能泄气,真气太虚者,宜少用之。

3.《本经逢原》:诃子,苦涩降敛,生用清金止嗽,煨熟固脾止泻,古方取苦以化痰涎,涩以固滑泄也。殊不知降敛之性,虽云涩能固脱,终非甘温益脾之比。然此仅可施之于久嗽喘乏,真气未艾者,庶有劫截之能。又久嗽阴火上炎,久痢虚热下迫,愈劫愈滞,岂特风寒暴嗽、湿热下痢为禁剂乎?。

4.《长沙药解》:《金匮》诃黎勒散治气利,以肝脾郁陷,二气凝塞,木郁风动,疏泄失藏而为下利,利则气阻而痛涩,是为气利;诃黎勒行结滞而收滑脱也。肠滑而为利者,清气滞塞而不收也;肺逆而为咳者,浊气壅塞而不敛也;诃黎勒苦善泄而酸善纳,苦以破其壅滞,使上无所格而下无所碍,酸以益其收敛,使逆者自降而陷者自升,是以咳利俱止也。其治胸满心痛、气喘痰阻者,皆破奎降逆之力;其治崩中、带下、便血、堕胎者,皆疏郁升陷之功也。5.《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6.《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7.《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

8.《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

9.《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10.《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

11.《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推荐阅读:

1.三七粉-坚持吃三个月,变化看得见!

2.滋补中药材哪种能长期服用,哪种不能?看完你就懂了!

3.老中医说:现在的人,病根就在于“寒气重”!别等病了才醒悟

4.睡眠竟影响寿命!睡前一个动作,排出*素,睡出长寿来!

推广

药博商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