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海市名中医蒋健奔豚怪症多由郁
TUhjnbcbe - 2020/12/21 14:48:00

医师手扎

蒋健,字奕安,号石羽全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内科杂症的治疗。

“奔豚”早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即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中对奔豚病的病因有详细阐述:“病有奔豚……皆从惊恐得之。”这里明确指出了奔豚气病得之于七情不遂情志病因。西医则认为奔豚气病多基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蒋健教授则认为奔豚气病具有郁证的临床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应当从郁论治。试观以下案例。

案例:黎某,女,44岁。年4月11日就诊。主诉:胃脘痞胀已有四月余,自觉胃中时有气体窜动,称气体窜动时可自行触及腹部有包块凸起。其发作与饮食无关,进食前后均有发作,但矢气后会有好转,转移注意力后亦有所减轻。胃纳可,大便较干结并欠通畅。自诉于年1月某次外出饮食后即出现上述诸般不适。此外,夜寐差已有多年,谓曾有医生诊断其为“抑郁状态”,但未服用过抗抑郁药物。扪之脘腹部平坦,并无包块隆起。舌暗红,苔薄,脉细弦。年3月28日胃镜示慢性胃炎;病理示胃窦炎症(+),肠化(+)。

中医诊断为奔豚气,证属木郁乘土兼心神不宁,治拟疏利肝胆枢机、理气化痰、养心安神。方以小柴胡汤、二陈汤、生脉散加减:半夏12克,青皮、陈皮各12克,茯苓12克,枳实15克,*参12克,五味子12克,麦冬12克,合欢皮15克,郁金15克,酸枣仁30克,柴胡12克,*芩9克,甘草9克,莱菔子15克,生姜3片,红枣7枚,龙眼肉7枚,7剂,水煎,早晚服。

二诊(4月18日):服药后胃脘痞胀明显缓解,气体窜动感随即消失,矢气增多,睡眠亦明显改善。上方去青皮、陈皮,加木香12克,槟榔12克,佛手9克,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14剂。

三诊(5月2日):诸症均消。

按:奔豚气病具有“自觉气体在体内异动”特征,临床典型表现为患者自觉有一股气流从少腹上冲至胸咽,气塞如堵,发作时多惊恐烦闷“欲死”,痛苦莫可名状,须臾冲气平复如常。奔豚气也可起于上中脘、腰部、双下肢,甚至二阴、颈部、面部等部位,也可止于心下、胃脘、腹部、胁肋、四肢、头面部、二阴等部位。奔豚气以气由下冲上居多,偶尔也有向下冲、向左右冲、向后冲者,或直上直下,或斜上斜下,部分患者尚可自觉气体在肢体部位异动。蒋健教授认为,奔豚气作为“怪症”,多属郁证的表现;除郁证患者外,练气功者或运用某种意念练某种功及太极拳、坐禅而“走火入魔”者,也常易见到。

就本案来看,患者自觉胃脘痞胀不适并觉胃中有气体流窜不息,无疑属于奔豚气病;虽有慢性胃炎,但无法合理解释“胃中时有气体窜动”的症状,此属怪症(怪异症状)。朱丹溪提出“怪症必有痰”论,当代国医大师颜德馨提出怪症必有瘀”论。蒋健教授在此基础上,于多年前就提出“怪症必有郁”论,其核心思想是,凡是不符合一般医学常识与逻辑、运用一般病理生理学知识难以作出合理解释的怪异症状,一般多由郁证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怪症必有痰”论和“怪症必有瘀”论乃是属于“怪症必有郁”论的表现形式,“怪症必有郁”论可以囊括怪症必有痰”论和“怪症必有瘀”论,因为痰瘀多是郁证气机郁滞所造成的病理产物。并且按照蒋健教授的观点,化痰、祛瘀亦属于广义“从郁论治”的范畴,这不仅有大量古代医家的论述为证,现代《实用中医内科学》列举出有关郁证的八种治疗原则,化痰法及祛瘀法亦赫然在其中。

此外,患者常年不寐,不寐与郁证关系最为密切(他院医生也认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本患者胃脘痞胀与饮食并无关联,转移注意力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提示本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还有,患者本人坚持认为其症状与当年1月某次外出饮食有关,蒋健教授将患者本人把某种不适归咎于与很久以前的某种(次)事件相关这一现象称为“强行关联”,这通常也是郁证的特点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蒋健教授将本案诊断为郁证,故而采用从郁论治的方法,即以和解少阳枢机、疏肝理气、宁胆化痰、养心安神为治则。患者服药七剂,不仅胃痞缓解、气窜顿消,睡眠亦得改善;服药三周后,诸症均除。事实证明,将本奔豚气案视作郁证并从郁论治的诊疗思路是正确的,未必一定要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及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类方进行治疗。

蒋健教授曾有郁证发微系列研究,但只有一边学习蒋老师有关郁证的创新性学术思想,一边随师抄方结合临床具体诊疗案例,才更有助于学习到老师的临证经验。写就本文,即系统阅读参考了蒋健教授及其团队发表的以下论文:

①郁证发微(一)郁证形态论(上海中医药杂志,,49(8):4-7);

②郁证发微(二)郁证诊断论(上海中医药杂志,,49(9):3-6);

③郁证发微(三)郁证治疗论(上海中医药杂志,,49(10):4-7);

④郁证发微(四)隐性郁证论(上海中医药杂志,,49(11):4-7);

⑤郁证发微(十二)郁证不寐论(上海中医药杂志,,50(7):5-8);

⑥郁证发微(十一)郁证奔豚论(上海中医药杂志,,50(6):7-10);

⑦基于频数统计的奔豚气病现代临床个案报道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33(7):-);

⑧基于数据挖掘的奔豚气病古方用药治则规律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7(10):-);

⑨古今奔豚气病脉证治概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38(4):-);

⑩从郁论治怪症的临床体会(上海中医药杂志,12(44):27-30)。

(整理:上海中医院张涛副主任医师,蒋健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工作室、岐*学者工作室师承学员)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市名中医蒋健奔豚怪症多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