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2别名荔仁、枝核、大荔核、荔仁。
3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4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
5炮制方法
1、荔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荔枝核:取净荔枝核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3、盐荔枝核:取净荔枝核捣碎,用盐水拌匀,阿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或将荔枝核洗净,用盐水煮沸全盐水被吸尽为度、取出干燥,捣碎。每荔枝核kg,用食盐2kg。
6功能与主治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7药用价值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肝气郁滞、胃脘疼痛、气滞血瘀、经前或产后腹痛、奔豚气等病症。尤宜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之疝痛、睾丸肿痛。
现有报道用于治疗糖尿病。
8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9使用注意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孕妇慎用。
10相关论述1、《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痛。”
11药材故事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多数人都把它当作废物扔掉了,至于它如何成为一味中药,还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南方的诗友带一些刚成熟的荔枝来看望他,于是两人一边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时间一长,就忘掉了。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一包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家打开郎中包好的中药一看,是几粒荔枝核。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存放的荔枝核,“是不是拿错了?”于是打开另一纸包,一看也是荔枝核,两个包儿一个样。难道郎中给的药就是荔枝核?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郎中说他给的药就是荔枝核,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良药,他曾治愈过不少疝气病人。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易服用。
没过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好了。以后,他逢人就说,见人就讲,荔枝核能治疝气病。后来,白居易到京城居住,又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编修“本草”时,收集了荔枝核,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一味中药流传下来。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沛宝
两性疑问,产品咨询欢迎拨打--
投稿或你有故事,欢迎给沛宝留言联系
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