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用中药药性乌药
TUhjnbcbe - 2020/12/8 1:59:00

乌药

乌药

台乌药,矮樟,香桂樟,台乌,铜钱柴,斑皮柴,天台乌药,

温,辛。归肺、脾、肾、膀胱经。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本品辛开温通,上走脾肺,下达肾及膀胱,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能疏理胸腹邪逆之气.凡胸腹胀痛,二气喘急、膀胱冷气、小便频数、疝气作痛及妇女气滞血凝之腹痛、痛经等证,均可用之。

1.行气止痛:

①用于中寒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可与沉香、生姜、*参等同用,如乌沉汤。

②用于胸膈痞闷、食欲不振,可与沉香、槟榔、*参同用,如四磨汤。

③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可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高良姜、青皮、槟榔、巴豆同用,如天台乌药散。

④用于气滞腹痛、行经腹痛者,可与当归、木香同用,如乌药汤。

2.温肾散寒: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而致的小便频数,遗尿,尿频等症。可与益智仁、山药等份研末,*酒为丸,每日3次,每次9克,淡盐水冲服,如缩泉丸。

木香、香附、乌药,均能行气止痛。然木香温燥刚烈,能升能降,可通理三焦,尤善行肠胃气滞;香附药性平和,芳香走窜,偏于舒肝气、解郁结,调经止痛;乌药辛散,作用缓和,理胸腹气滞,善除膀胱之冷气。乌药、沉香均能温脾暖肾,行气散寒,但沉香苦泄下行,降逆气、纳肾气是其所长,且温肾之功胜乌药。乌药气雄走窜,无处不达,凡三焦寒邪、气滞、血凝一切作逆之证均可适用。炒乌药,缓辛燥之性,增散寒之力,用于虚寒气滞之腹痛与反胃疝痛。

1.配肉桂:行气散寒,温经止痛。肉桂性大热,长于散寒温经。乌药得肉桂,则增强其散寒温里作用,肉桂得乌药则温绐行气,二药相合,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痛经。

2.配益智仁:滋补脾肾,散寒缩尿。益智仁散寒纳气,暖脾摄津;乌药温散下焦虚寒,助膀胱气化。二药相配,除下元虚冷,固涩缩尿,用于小便频数或遗尿。

3.配香附:行气止痛。香附芳香直窜,善疏解郁结之肝气,乌药长于理脾肺之气,二药合用,可治一切气病。

4.配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气,小茴香芳香行气、除寒散结。二药配合,可增强理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力,用于治寒凝气滞、寒疝腹痛。

5.配当归:行气活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当归得乌药,则行气温通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经

行腹痛。

气血虚而内热者不宜用。

内服:3~12克,入煎剂。磨服1~3克。

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或已加工的极薄片。其树皮亦作药用。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亦有栽培。广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瘅,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日华诸家本草》:“除一切冷,霍乱,反胃吐食,泻痢,……猫犬百病,并可磨服。”

《本草纲目》:“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

《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用中药药性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