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疝气病人健康教育
TUhjnbcbe - 2020/12/6 8:26:00

小编按:开工啦!开工啦!这位同学,来说说腹股沟疝的鉴别要点吧~新的一年又开始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过大是形成腹外疝的主要原因,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斜疝最常见。

解剖相关

腹股沟三角:腹股沟韧带、腹白线和弓状线共同构成;

内环: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约2cm;

外环:耻骨结节外侧方;

内环→外环:手术切口从内环切到外环。

斜疝、直疝鉴别诊断的要点临床表现

诱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肥大,营养不良等。

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平卧或用手可推回(若不可推回,伴压痛且变硬者,考虑为嵌顿疝)。

查体:视诊和触诊为主,需描述患者平卧和站立两个体位的情况,包括肿物的部位、大小、形状、是否可回纳——让患者平卧,按住内环口,再嘱患者站立或咳嗽,斜疝者有冲击感,直疝者可见疝块再次突出。

辅助检查:无特殊。

治疗

1周岁以内者暂不手术,嵌顿疝多需急诊手术,手术治疗是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式。

术前:常规检查即可。

麻醉方式:腰麻或局麻,以腰麻最常见,注意腰麻患者需要插尿管,前列腺增生者易出现术后拔管困难,可适当给予哈乐——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治疗。

术式:

1.巴西尼(Bassini)法:有张力

2.无张力疝修补法:

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术野止血彻底和固定补片到位。

补片成分:聚丙烯。

补片放置位置:腹横筋膜外(Lichtenstein手术)或腹膜前间隙(后者异物感小、缝针少但难度较大),注意外侧与腹股沟韧带、内侧与耻骨梳韧带连接,耻骨结节处缝结实很重要!

手术过程:腹外斜肌腱膜(此处注意保护生殖神经即髂腹下神经)、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找精索静脉和疝囊→高位(近内环口)结扎疝囊→(结扎疝囊的线缝在补片上)放置补片。

3.腹腔镜疝修补术:可进腹腔或不进腹腔,手术创伤小,但操作要求高。

术后:沙袋加压6h,注意清淡饮食、消除诱因(镇咳、通便、前列腺治疗)。

要点:①术后注意切口感染情况,若感染累及深部补片,则代表手术失败,属于严重并发症!②术后复发率约3%。

参考资料:《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手册》

审稿:医院外科赵珞医师

作者:风凌血影

编辑:灯盏细辛,一枝*花

质控:小二仙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0/12/6 8:26:00

谨以此文致敬第十届南方疝论坛!

摘要:腹股沟疝属于普外科多见性的疾病类型,腹股沟疝的手术修补也经历了长期的改良和提升。随着对腹股沟疝的致病因素以及腹股沟区的解剖学结构的认知加深,诊治经验的逐步累积,不同类型修补材料的接连涌现,手术方法的逐步完善,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也不断健全。本文主要对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治疗和修补材料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临床进展

疝修补术属于普外科多见性的手术类型,从研发至今,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所以找寻更加科学的疝修补术式也就逐步成为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1.麻醉方式

腹股沟疝修补术可选用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以及局部麻醉。相关的医学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局部麻醉相对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来说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明显的优点,包括局部麻醉病人术后初次感觉到疼痛的时间较迟,术后第l天需使用止痛药病人至少减少了3倍,术后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少,术后进餐时间较早。临床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快捷、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尤其适合老年人及合并慢性疾患的腹股沟疝病人[1]。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补片植人体内后产生相应反应。临床医学通过对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用药组术区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另外双盲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单剂量使用抗生素或静滴均可,可以减少开放性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的危险。综合文献报道,无张力疝修补术前后短期使用抗生素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高龄、糖尿病和免疫力低下者,应视为必须[2]。层流手术间规范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排除上述感染高危因素,亦可不必使用抗生素。

3.无张力疝修补的主要术式

无张力疝修补是使用人工材料或生物材料为补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而达到疝修补的目的。无张力修补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已成为目前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无张力疝修补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首先就是开放性手术包括平片修补术(李金斯坦术式)、疝环充填式手术、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李金斯坦术式,因其手术方式学习曲线相对更短,铺设平片更简单、快捷,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3]。该术式在基层更容易开展。疝环充填式手术:是以圆锥形疝环填充物塞入内环或缺损处并缝合固定,再用补片缝合修补。但国内有临床报道.疝环充填式手术较平片修补虽复发率低。但术后疼痛、异物感等却较平片修补明显。可能与充填疝环的网塞刺激腹膜及切口周围组织,疝环填充修补物多。大量成纤维细胞长入形成较大的组织团块有关。且因为网塞的介入,存在残留死腔,相应的局部积液及感染几率大于平片修补,存在网塞侵蚀肠管致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报道。后来出现了改良式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即腹膜前间隙修补),其主要在疝塞处理上进行改良.其方法是在内环处腹横筋膜下游离出一空隙放置补片,使其充分伸展,部分可缝合于腹横筋膜防止移位,与常规的疝环填充手术相比,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因为充分游离间隙,覆盖肌耻骨孔,术后疼痛、不适感得到明显改善,且一次手术即可解决同侧斜疝、直疝及股疝。还有就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手术以一较大人工补片代替加强腹横筋膜,利用补片阻止疝内容物突出,而随着结蒂组织长入。补片与腹腔粘连形成一致密的组织。但由于手术操作涉及解剖范围大,出血多,且补片材料的异物性导致术后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因此,本术式仅用于巨大疝的修补[4]。

其次就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随着微创手术的理念的发展深入,腹腔镜在疝修补应用也不断发展完善。腹腔镜下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腹腔腹膜外途径(TAPP)、完全经腹膜外途径(TEP)、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譬如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手术利用腹腔镜在腹腔内切开腹股沟区腹膜,分离腹膜及腹横筋膜之间的两个间隙(耻骨膀胱间隙及腹股沟间隙),显露腹股沟部的结构。处理疝囊时,小疝囊予以剥出,还纳入腹腔,大疝囊则予以切断,近端闭合结扎,远端旷置。然后裁剪出大小合适的补片植入腹膜前分离的腔隙内,用缝合、钉合或胶水固定的形式将补片与腹直肌、耻骨梳韧带、腹股沟韧带固定,后将分开的腹膜缘原位缝合,使补片完全被腹膜覆盖[5]。

3.复发

通常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病人因素与医生有关的因素。病人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生肥胖、糖尿病、吸烟、肺部疾病(COPD等)、各种便秘、咳嗽、排尿困难、用力等腹压增加因素以及使用激素、*疸、恶性疾病使用化疗或放疗、是否合并感染以及原有胶原系统疾病等,其中,是否复发疝、年龄超过60岁、吸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就是与外科医生有关的因素包括:不了解疝发病的病理和解剖知识;没有经过正规的手术训练而进行手术;手术者的经验有限等等[6]。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腹股沟疝的修补,必须在手术前后严格把控患者的情况,严格规范化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个体化处置。无菌技术和规范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让所有患者都接受到规范化的手术治疗,也是临床研究不断分析的难题和重点。

相关参考文献敬略。

喜欢周某某

原创科普,力所能及,谢谢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疝气病人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