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部分人从农村搬离,去到了城市生活,所以很多人对农村的野花野草和野果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因为大家可能压根就没见过。不过,对于笔者这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农村娃来说,各种野草野果都认识些,因为摘野果就是小时候的一大乐趣啊。今天和大家介绍的这种野果,它长在农村的地上,外形酷似茄子,人们称之为地茄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啊?
地茄子是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果实,呈椭圆形球状,未成熟时外表是青色的,成熟后呈紫红色,看起来和茄子很像,不过要比茄子小很多,它只比黄豆大一点。它还有很多的别称,如:地钮子、地扣子、地石榴、小铜锤、米汤果等等,各种各样的叫法实在多,但不管怎么叫,这些名字都很生动形象。
地茄子在我国分布较广,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如:华东、华南、西南以及湖北、湖南、西藏、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它喜欢湿润的环境,常生长在农村的路旁、田边或是丘陵、低山草坡、疏林等潮湿的地方,每年的8、9月份,在农田边都能看到成片的紫色地茄子。笔者小时候特嘴馋,看到这玩意摘了就往嘴里送,发现挺多水分的,而且还酸甜可口。不过,吃完嘴巴都是紫色的,我通常都是手一抹就是了,没啥关系。
这地茄子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能入药。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四川中药志》年版中有记载地茄子的药用价值,书中这样写到:“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膀胱疝气、白带、遗精。”从中可知地茄子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散瘀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疝气、白带异常、遗精等病症。在农村,要是有人患有风湿病,会常常采摘这种地茄子来食用,正是因为它对治风湿有疗效。所以,如果你们有在野外看到地茄子,可要珍惜呀。
地茄子虽然能吃也能入药,但孕妇最好不要食用,毕竟孕期较特殊需谨慎饮食,这种不是大众化食用的野果,还是不吃为好,你们说呢?
朋友们,你们有见过这种地茄子吗?在你们那又是怎么称呼的啊?欢迎你们积极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