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降糖药物的分类与优劣分析
TUhjnbcbe - 2025/2/8 17:34:00

一、磺脲类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来降低血糖。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

优点:

①降糖效果显著;②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③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

①容易引起低血糖;②可使体重增加;③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

适应证:

适合于尚保留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患者),对二甲双胍不能耐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磺脲类作为起始用药。

使用注意事项:

1)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已完全衰竭。

2)有可能出现原发性失效(一开始服用就无效)或继发性失效(开始阶段有效,以后药效逐渐下降直至无效)。

3)老年人不宜选择强力、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以免诱发严重低血糖。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磺脲类药物不宜与磺胺类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一起使用。

二、格列奈类

属于新一代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优点:

①起效快速、作用时间短,既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又不容易发生下餐前低血糖;②对体重影响小;③主要经胆道排泄,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

缺点:

①可引起低血糖;②价格偏高。

适应证:

同磺脲类药物,尤其适合于老年、肾功能不全以及进餐不规律者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1)进餐服药,餐前即服,不进餐不服药。

2)不宜与磺脲类药物联用。

三、双胍类

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输出,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等途径来降低血糖。双胍类代表药物主要为二甲双胍。

优点:

①降糖效果好,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的问题;②除了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③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不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④价格低廉、性价比高;⑤二甲双胍还有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

缺点:

①易出现胃肠道反应;②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适应证:适用于无口服降糖药禁忌证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1)为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建议餐中或餐后服用。

2)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议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忌用,因二甲双胍能通过乳汁分泌。

四、α-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优点:

①作用部位在肠道,几乎不被吸收入血,故对肝肾基本没有影响;②单用不会引起低血糖;③不增加体重;④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缺点:

①可引起腹胀、排气增多、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适应证:

适合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也可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1)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与第一口饭一起嚼服。

2)该药必须有作用底物(即碳水化合物)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3)有疝气、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近期腹部手术史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4)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纠正,进食淀粉类食物往往无效。

五、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骨骼肌、肝脏、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发挥降糖作用,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优点:

①可以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②保护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胰岛功能衰退;③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缺点:

①可导致水钠潴留及浮肿,增加心衰风险;②可导致肝功异常;③可增加体重;④可因水分潴留而导致“稀释性贫血”;⑤可增加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增加绝经后女性骨折的发生风险;⑥吡格列酮还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

适应证:

适用于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也可用于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

1)用药前及用药期间应常规检测肝功能,如转氨酶(ALT)超过正常高限2.5倍时禁用。

2)合并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3)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4)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应避免服用。

5)起效较慢,需服用数周后才明显见效,因此,不能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停换药物。

六、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从而降低血糖。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优点:

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作用,因而低血糖风险较小;②不增加体重;③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④无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⑤对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仍有显著的降糖作用;⑥只需每天一次用药,餐前、餐后均可,治疗依从性高。

缺点:

①可引起头痛、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②偶有超敏反应、血管神经水肿、肝酶升高、腹泻、咳嗽等不良反应;③价格较贵。

适应证:

适用于尚有部分胰岛功能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是太高、担心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1)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七、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小管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出来降低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的。其代表药物是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

优点:

①适应证较广,无论是2型还是1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服用;②安全性好,单用无低血糖风险;③除了降糖之外,还有减重、降压、降低蛋白尿、减轻水钠潴留、改善心衰等多重作用。

缺点:

①易导致尿道及生殖器感染;②可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③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皮疹或血管性水肿。

适应证:

由于其独特的降糖机制以及心肾保护作用,SGLT-2抑制剂适用于各类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不宜采用低糖生酮饮食,以免诱发酮症酸中毒。

2)服用该药患者如果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即便当时血糖不太高,也要注意检测酮体,排除酮症酸中毒。

1
查看完整版本: 降糖药物的分类与优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