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宋朝杭州一带,有个叫沈秀之人,年龄十八,家里是机户,家中丰足,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很是疼爱。
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应该勤读书才是,可沈秀却不爱读书,只爱养画眉。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常去的树林拖画眉,结果因为来迟了一会,那里的人早就走光了。
沈秀当即不怎么高兴,自己将画眉挂在树上玩了一会,觉得没意思,打算取下画眉回家。可结果这时候,他突然犯病了,肚子疼。一种叫做‘小肠疝气’的病,疼得他不仅难受的不行,还就地晕了过去。
就在他晕过去的时候,远处来了个箍桶的张公,见到沈秀昏迷在地,不但不救人,且看见挂在树上的画眉,见它生得好,值几两银子,于是见财起意,偷了画眉便要走。
事有凑巧,沈秀恰巧醒了,见有人偷走他的画眉,当即大骂起来。张公不但不怕、不心虚,反而恨起沈秀骂他,当即拿起自己担子里的刀将沈秀结果了,且还把他的首级割下来藏在一株大树里。
做好这一切,张公拿了画眉挑着担子离开,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从外地来的商客,见到这画眉十分喜爱,询问后花了一两二钱银子买下。
张公欢喜地拿着害了人命得了的钱回到家中,跟自己老婆说明的情况,两个人没有半点愧疚地收下钱快活使用。
另一边沈秀的尸体被人发现,报到官府。可因为无首级找不到苦主,只能发公文告示。
而在家等候沈秀回来的沈氏夫妇,久等沈秀不归,又听到街上有人说官府发现一具无首级尸体,急急忙忙跑到官府。见到尸体身上的衣物,沈公一眼认出是尸体是自家儿子沈秀,随即扶尸大哭。
伤心不已的同时想要抓到凶手又找回沈秀的首级,于是官府和沈公同时发出悬赏令,要是有人能找到沈秀首级,官府赏五百贯,沈公谢一千贯。
这悬赏令被山脚下一家贫苦人家得知。这家人是三父子,一父两子,父亲叫黄老狗,大儿、小儿分别叫大保、小保,生活贫苦,连饭都吃不起了。
老父年老双目不明,这天他对两个儿子说:自己年老无用,听见官府和沈公的悬赏颇丰,不如让两个儿子将他首级割下,埋在湖边,等几天后面容模糊,让两个儿子挖出来去领赏。
原本黄老狗只是随便说说,没料到两个儿子却当了真,于是买了酒三人喝了,等黄老狗喝得不省人事,割下他的首级,埋在湖边几天,然后挖出来领了赏。
这事原本就要被人忘却,可沈公是机户,到汴梁去了一趟。交了差事,随意到处游玩,走到御用监禽鸟房门,无意间遇见了那只画眉。沈公认得那只属于儿子的画眉,那只画眉对他也亲切。
沈公当即报了官,说明原委。原来这画眉被几个商客中一个叫李吉买走后,带到了汴梁进贡给监禽鸟房门的。大理寺的官员听到沈公原委后,问清房门里的人,抓到李吉,问他为什么要害沈秀。
可李吉本就冤枉,原原本本说了怎么在杭州见到张公,见到画眉出钱买下的,并不认识沈秀,也不曾害他。
但大理寺官员问李吉张公住在何处?李吉却回答不上来,于是不相信他的话,严刑拷打之下,李吉受不了刑,才无奈说是他害了沈公。之后李吉被判死刑。
李吉处斩后,沈公回到家告诉了自己妻子。本来这事到这里又要沉寂下去,可是和李吉一起的客商却为他鸣不平,决定一起到杭州寻找张公。
经过多番找寻,终于找到张公并报了官。知府对于此事非常吃惊,明明已经结了案怎么又出现一个凶手,于是仔细审问张公。
一开始张公百般抵赖拒不认罪,知府就下令用刑,他挨不过才说出真相。
知府便问他,沈秀的首级在哪里?
张公说在一株大树里。
众人找到了沈秀首级,这时候知府疑惑:那之前的首级是谁人的?便传唤大保小保来审问。
一开始,两人一口咬定那颗首级是在湖边挖到的,可是知府下令用刑后挨不住,便说了实话。知府大怒,判了两人死刑,张公也判了死刑。
张公的老婆听到张公已斩首示众,情绪波动太大,回家后一病逝了。
而误判李吉的官员被罢了官。至此,案件终于告一段落。
这一段总共要了七个人的性命。
这则故事是《三言二拍》中《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