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光闪耀会师圣地
——记会宁县慈善会常务副会长王文汉
常琦彪
在会师圣地甘肃会宁,一提及王文汉,可以说妇孺皆知,在甘肃慈善界,王文汉也为大家所称道。
王文汉,年出生于会宁县城一个贫民家庭。自幼勤勉好学,懂得为父母分忧。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做人规矩厚道,做事严谨认真。自参加工作以来,领导信任他,群众支持他,在百姓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红色基因筑就慈善爱心
王文汉有着深深的红色情结与基因,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期间,王文汉父母积极抢救红军伤病员,用花椒水和煮沸冷却的尿给红军清洗伤口。坚持每天为红军总司令部和直属机关送饭送馍,风雨无阻,深得红军赞赏。
红军会宁大会师期间,王文汉的叔父王倦参加了红军。王倦,年生,年10月在会宁县城参加红一方面军,曾任冀鲁豫军区某部连长,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转战大别山、沂蒙山区,前后参战20多次,建功颇丰,年在山东沂蒙山区作战中光荣牺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年1月6日,国家给其家属颁发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签署的《革命牺牲证明书》,年3月17日,给其家属颁发了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王文汉父母诚实守信,又受到朱总司令等红军首长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家风。前人示范,后人行之。家风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价值追求。受红色情结的影响,使王文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事,用奋斗书写出了精彩人生。
无私奉献添彩红色会宁
滴水之恩万心暖,寸草之心三春晖。
王文汉16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在44年的工作历程中,严以律己,敬业奉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特别是在红色景区建设中,他竭尽全力,无私奉献,赢得了广泛赞誉。
年,时任会宁县政协副主席的王文汉,被任命为省内筹资组组长,他四处奔波,为红色遗址建设筹措资金。他出入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近家,联系接触民营企业老总多人,行程2万公里,先后筹资近万元。在筹资过程中,王文汉慷慨地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至年版的1分、2分、3分、4分面值4个整版的张邮票,作为感谢捐资者的纪念品赠送给了客人。万就是靠锲而不舍的精神,靠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靠着对建设好红色遗址的强烈愿望实现的。
会师园里的《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是一座经典的标志性雕塑,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称赞。当时,王文汉拿着设计图纸,找到兰州市市长,讲述兰州市在会师园捐建标志性雕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终于由兰州市出资60万元捐建了《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在全国红色景区中很有代表性,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一枚,面值80分,该片选用甘肃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作为邮资主图。
王文汉家族先后分三次无偿捐赠了10余件革命文物。其中朱德总司令赠送给王勤夫妇的瓷茶壶,年捐赠给会宁县文化馆,后来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赤化全川”的两牧铜元,收藏家每牧出资元,都被王文汉拒绝了,毅然捐赠给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宁县为王氏家族颁发了“义举堪颂、真情无价”的铜牌。
王文汉和哥哥王文奎给会师园捐栽牡丹多株,为了确保成活,他俩亲自在会师园培土移植,一有空就来到会师园,悉心打理牡丹,疏蕾疏花、整形剪叶、清除杂草、松土施肥,使天香国色的牡丹争艳在会师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军牡丹。几年来,兄弟俩在会宁中川镇、丁家沟乡、党家岘乡、甘沟驿镇亲戚朋友的土地里开辟了6个育花点,培育牡丹达10亩。他们把在乡下成功培育的牡丹自费拉到城里,为桃花山、东山、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县农电局、新时代广场、学校捐栽牡丹余株。
年9月28日,王文汉在北京参加“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饮水思源杯捐赠仪式”,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的亲切接见。
7年2月17日(农历腊月三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来到会宁,瞻仰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亲切接见了老红军、老八路、红军会师期间见证人代表和市、县主要领导,王文汉大哥王文乾作为红军后代和会师期间的见证人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百般善事闪耀会师圣地
一份爱心添快乐,百般善事播慈泽。
7年,会宁县慈善协会成立。组织上推选当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王文汉担任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直到退休后至现在他一直担任常务副会长。
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13年来,会宁县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既得益于会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也得益于县慈善会领导班子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13年来,王文汉与慈善会领导班子一道满腔热忱投入到全县慈善事业当中。紧密围绕社会发展大局与“慈善为本,善举为民”的思想理念,坚持“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方针,以人为本,以善为根,广拓渠道,惠及四方,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慈善活动及慈善项目,让会宁的慈善事业分外亮丽多彩。
慈善会成立之初,由于当时县上财政紧张,政府仅拨了1万元的办公经费。为了协会的正常运转,王文汉找他当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七十周年大庆筹资过程中结识的浙江老板,浙江老板很爽快地一次性捐款12万元。从第二年起,他又先后动员会宁的企业家童天佑,王万军,李国华,马忠仁,郭明君、乔富强等给协会捐资,并与他们签订了为期10年的捐资协议。使协会的工作顺利地运行起来了,同时也为协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此,王文汉老人不遗余力地奔波在慈善第一线。13年来,会宁县慈善会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善款善物共计折款.57万元,其中现金.77万元,善物折款.8万元。开展了贫困学生、教师资助、改善办学条件等教育救助,大病救助、免费义诊等医疗救助,帮扶特困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以及为灾区募捐,为贫困家庭春节送温暖,送衣物进村社、净水机进农户、图书进农家、进校园等慈善救助项目,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社区,受益群众达3.6万人次。
捐资助学一直是慈善协会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13年来,筹集用于教育救助资金万元。救助各学段家庭特困学生人,其中大学生人次,高中生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次。救助采取分层助困方式,救助资金标准从每人0元到00元不等。特别是近年来,每年用于救助特困大学生的善款在万左右,年救助学生在人左右,救助覆盖面达到当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学生的20%以上。
赵希瑾是会宁县河畔镇两迎水村人,妻子常年患病,年前后,其家五个孩子都在上学,尤其是当三个孩子同时上大学时,对于仅靠农务为生的赵家来说,筹集上学费用就成了最大的难肠事。王文汉同志得知后,先后联系爱心人士救助一万多元,帮助其完成了学业。孩子们大学毕业后,回报家庭,为母亲治病,并还清了家里所有的外债,还资助父母发展种养殖业,羊存在20只以上,年收入2万元以上。赵家知恩图报,把王文汉同志当作至亲,常来常往。
13年来,王文汉争取到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44万元。其中新建、改建大沟厍等6所小学,资金.05万元,为汉岔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援建电教室,资金21.96万元;为八里湾小学等6所小学安装净水设备20台(套),资金18万元。为10所学校捐赠图书等教育教学用品,资金30.93万元。医院免费为会宁二中学生配送眼镜余幅,价值10万元。联系浙江台州慈善功德会捐鞋双、校服件,价值61.5万元,捐赠给会宁一中、二中、四中、五中贫困学生。为会师中学、枝阳中学赠送试卷0份,价值1万元。
在慈善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弥补政府奖教资金的不足,对生活特困的教师给予帮助,对优秀老师给予奖励,激励教师更加敬业乐教、无私奉献。共筹集98.5万元,救助、奖励教师人次。
从开始,会宁县慈善协会通过省慈善总会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在医疗救助中的平台作用,主动联系国际慈善医疗团队来到会宁县乡村,为群众医疗治病。在这个过程中,王文汉积极配合国际医疗队深入全县28个乡镇开展医疗工作。10年来,国际医疗队每年来会宁开展一次医疗救助。第一轮全县28个乡镇达到了全覆盖,年第二轮开始,9个乡镇受益。国际医疗队共做眼疾、白内障、囊肿、疝气、唇腭裂等外科手术例,免费手术及发放药品价值万元,就诊病人达到2.78万人次。
在会宁县不少人都知道王文汉同志是个心底十分善良和慈悲的人,仅他联系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救助的困难家庭和残疾人至少在百人以上。如会宁翟家所镇翟家所村农民李俊林、河畔镇下场子社农民郭恒明二人都是残疾人,不能从事重休力劳动,家庭生活极为困难,急需救助,但在县慈善会成立初期,拿不出资金资助,王文汉同志先后自掏腰包0多元资助其就医、帮助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久而久之,王文汉和他们便成了朋友。不少弱势群众在王文汉同志和县慈善会的救助和精神鼓舞下,坚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给别人打工看铺子,做到了自食其力,回报社会。
年,争取国际援助项目,在八里湾乡建塘坝2处,资金50万元,新修水窖眼,资金75.3万元。年,为太平店镇建塘坝4座,为八里湾中心小学、头寨子农业中学等12所学校安装净水设备12套,共计资金.15万元。
年,为汉岔镇贫困村老年人发放慰问金15万元,为四房吴镇贫困村自来水入户工程捐款10万元,为八里湾乡贫困村捐款5万元。为汉家岔镇贫困户捐赠鞋双,为翟家所、侯家川、甘沟驿等乡镇户贫困户捐赠被子、床单套,为八里湾乡百虎村捐赠衣物件。
13年来,慈善会为会师镇、四方、侯川、翟所、汉岔、中川、甘沟、柴门、韩集、大沟等19个乡镇的0户困难群众,敬老院五保老人人次,孤儿人次,残疾人人次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共计慰问金万元。
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奔走在慈善一线的王文汉年、2年、年曾动过3次手术,但他不为病痛所累,打水窖、建塘坝,他经常在工地检查指导,会宁的每次慈善活动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年,在甘肃省慈善故事展播中,推出了19位慈善先进个人的感人故事,王文汉的慈善故事以3万的点击量、1万点赞量位居全省榜首。在年度全国慈善会基层慈善工作者先进事迹征集中,甘肃省慈善总会推荐了王文汉同志。
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片希望。近年来,王文汉四处奔波,先后到福建、北京、宁夏等省筹集资金,拓宽了慈善筹资渠道。
慈善救助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民生工程,也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有效补充。一串串温暖人心的详实数据,一件件令人感动的善行义举,一件件汇聚爱心的捐赠物,一次次充满真情的行动,王文汉与爱心、感动和温暖一路随行。
会师大地慈风善雨,分外妖娆。在多年的慈善工作中,王文汉同志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年,被会宁县老龄委评为全县“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年被评白银市老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甘肃省“五好老人”。
王文汉总是说:“工作是大家做的,李琨、牛郁贤、李树堂、李如潜、宋维平、亢秉洲、连润等同志为慈善工作做的工作更多。作为慈善会的一员,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