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颗巨星陨落中华大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之后,作为被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照顾最多的侄女,周秉德常常会抽出时间去西花厅看望七妈邓颖超。
有一天,周秉德跟往常一样,下班以后没有回家,再次来到西花厅,看望七妈。当她走进西花厅七妈的卧室时,发现七妈正拿着一张黑色的皮夹子在沉思。
这时,邓颖超也发觉有人进来了,抬头定睛一看,是秉德,便说道:“秉德,你过来,来我身边坐下。”
说完,邓颖超便伸出双手,拉着周秉德坐到了自己身旁,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过了一会儿,邓颖超首先开口,说道:“秉德,这个黑色小皮夹子是你伯伯的一件遗物。我打算把它交给你,做个纪念吧!”
图周恩来和周秉德
周秉德点了点头,郑重地接过伯伯曾经使用过的皮夹子并打开,却意外地发现里面还夹着一张发黄的照片,随后,她将这张发黄的照片轻轻地抽了出来,又翻看了背面,发现背面有伯伯亲笔写的“爹爹遗像”四个字。
不懂革命道理的父亲,却惦记闹革命的儿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母爱是无价的,比大海宽,比大洋深,却从来不怎么提及父爱。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母亲一般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多,而父亲则需要为了一家的生计,外出奔忙,以至于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少。
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父亲并不怎么爱我们,如果他要爱我们的话,那怎么不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呢?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周恩来的父亲是怎么做的。
图周贻能
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曾经当过知县,父亲周贻能是家中次子,从封建社会来看,这可是妥妥的官二代。只可惜,周起魁老爷子是个清官,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财产。
尽管周老爷子一生清廉,但他对儿子们的前途培养,可是舍得花钱的。他花了不少银两,给周贻能谋了一份衙门主事的职务,随后又趁热打铁,给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淮安知府万青选的女儿,因在家中排行十二,大家都叫她万十二姑。
万十二姑嫁给周贻能的第二年,便生下了周恩来,周贻能很高兴,给儿子起了个乳名叫“大鸾”,寓意将展翅高飞的鸾鸟。
可就在这时,他的弟弟周贻淦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按照当时的一些习俗,必须“冲喜”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周贻能是个善良仁义的人,他便把长子“大鸾”过继给自己的弟弟,以求弟弟可以早日身体康复。
但是,收养继子的喜悦,并未能给周贻淦带来转机,两个月后,周贻淦还是走了。这对周起魁老爷子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因此,没过多久,周起魁老爷子也撒手人寰了。
周起魁老爷子死后,周贻能一家的生活彻底陷入了贫困之中,为了维持生计,周贻能只好外出打工,但由于他为人忠厚老实,也不善于言辞。做过许多工作,却收入微薄,一个月最多赚过30块,自己吃吃用用,给家里寄的钱就更没有多少了。
图万十二姑
而在老家的万十二姑,则一个人拖着3个孩子,同时也要管理周家的大家庭,重压之下,身体很快就熬不住了。
年,万十二姑已经病重了,得知消息的周贻能,匆忙赶回家中,但他看到的却是万十二姑早已冰冷的身体,他没有见到自己妻子最后一面。
随后,万十二姑的娘家要求大办丧事,他们认为自己的女儿活着的时候在周家受苦受累,逝世后理应大办,如果不大办,就不让下葬。
而周贻能哪里有钱大办丧事呢?因此,他只好把万十二姑的棺木暂时停放在清江浦的一家庙里。等他有钱了再回来安葬。
可是,他的收入连三个儿子都无法抚养,便更无力将万十二姑的棺木运回淮安老家安葬,只好一年又一年地拖下来。一直到年,万十二姑去世二十多年之后,周贻能才倾其全部存款,安葬了万十二姑。
图周恩来
这二十多年间,除了安葬万十二姑成了周贻能的一块心病之外,周贻能最牵挂的,便是自己闹革命的大儿子周恩来。
自从周恩来参加共产党以后,周贻能的心便再也无法平静。他不太懂得革命的道理。但他相信自己儿子的眼光、儿子的选择。
只是报纸上不断出现的几千甚至上万大洋“悬赏”周恩来首级的字样,使他更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全。
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周恩来处于危险当中时,周贻能曾屡次跑到儿子身边,帮助儿子做一些工作,以及掩护儿子。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上海形势骤然突变。共产党员随时有人被捕、被杀。
周贻能便跑到上海,一直陪着自己的儿子周恩来,帮周恩来做一些秘密通讯和联络工作,一直到5月下旬,周恩来离开上海到了武汉,周贻能才回到吉林。
图周恩来
年前后,周恩来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时,周贻能又放心不下,于年2月又跑到了上海。
在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革命后,周恩来的处境变得十分险恶,只好暂时隐蔽了起来。这一段时间,周贻能一直留在上海,为周恩来做一些联系工作,还尽自己的能力为周恩来做掩护。
后来,红军开始长征,周贻能十分担心儿子的安全,直到他在报纸看到:红军在长征路上召开了遵义会议,周恩来担任了红军三人领导小组的成员,这下才放心了。
几乎每一次的情形都一样,周贻能只要知道儿子现在安全的准信,便又能安心地回到北方苦熬一阵子。
这便是周贻能作为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关心和爱护。由此我们可知,父爱也是可以如此深厚的。
周恩来与周贻能的父子情深
周贻能十分关心和惦记自己的儿子,而身为人子的周恩来,对父亲也是十分牵挂和孝顺!
抗战开始之后,周恩来在武汉有了公开的身份,生活也相对稳定了。
图周恩来
年1月,周恩来便写信到天津,邀请父亲到武汉与他一道生活。周贻能接到信后,毫不犹豫,立即乘车南下。
从年到年,四年多的时间,恐怕是周贻能老爷子和自己的长子周恩来相处最长的日子。
虽然后来他们从武汉转移到重庆,红岩村的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周贻能能够天天看着自己的儿子忙于革命事业却也平平安安,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在周贻能达到武汉的那一天,周恩来正在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上。当轮到他讲话时,周恩来首先表示今天十分高兴,能与这么多文人一起吃饭,并且大家能够如此齐心协力地在一起工作......
讲话讲到最后,周恩来的眼中已经有了泪花,他向众位文艺工作者说道:“今天晚上我要失陪了,我的老父亲今晚10点多到汉口,作为儿子,我现在得去见他。”
图周恩来
停顿了一下,周恩来又说:“暴敌的侵略使我们的国家遭受损失,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来自暴敌的侵略。同时,生死离合,更增强了我们的团结!我周恩来告辞了”
与会者听到周恩来的发言,被他们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感动了,同时也为了庆祝周恩来和父亲的团聚,话音刚落,掌声便如潮水般响了起来,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下楼,前去见自己的老父亲了。
跟着周恩来到重庆的周贻能晚年也很孤独。
周恩来、邓颖超总是忙,尤其是周恩来,为处理国共合作中不断出现的摩擦以及做好统战工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就算是敌机来袭,到防空洞中躲避,他也要在副官挂起的马灯旁,专注地看文件看电报。
而周贻能常常就坐在很近的灯影里,周恩来也没时间,没心境陪父亲聊聊家常。当然周恩来也知道父亲的寂寞,他也觉得心里不安。
图周贻能
一天下午,周贻能手握一本唐诗,正独自坐在红岩村的小果园里散步。
“周老爷子,你好啊!”招呼周贻能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打个招呼就匆匆赶着出去办事,而是陪着老人边走边聊。
周贻能两眼有神,满脸春风,真是开心极了,闷在肚子里的话像开闸的洪水。他与姑娘一起吟诵唐诗,久违的笑容一直挂在眉梢。
时间转眼就到了中午,周贻能仍然谈兴不减:“姑娘,真高兴你陪我说一上午话,还没问你尊姓大名?”
“我叫张颖,是在周副主席身边工作的。这两天身体不好,让我到红岩村休息两天。临走前周副主席把我叫去说:小张啊,我有件私事想麻烦你一下。我工作忙,没空来陪父亲,他一个人一定很闷,你到红岩村如果身体许可,就帮我多陪陪老爷子。”
图周恩来
一听是儿子委托姑娘来的,周贻能立即生出许多感慨:“恩来那么忙,还能想到我,这就不容易了。想我这个当父亲的,对他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觉有愧啊。他是工作忙不能来看我,我也不会怪他的。”
“当然,你不是外人,我也给你说句实心的话。哎,我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让我喝酒这一条,我没法接受。他说我血压高,怕我一个人生活,喝多了摔着,或是下山迷了路,让特务抓走。”
周贻能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如果没有酒的话,我这么多年在外漂泊,怎么能熬得下来呢?所以我觉得不喝酒不行。不过,这也是我对你说的实心话,等你回到他身边,千万别提喝酒这件事,就帮我带个话:我都好,让他别担心……”
得知父亲逝世之后
年6月,周恩来突感身体不适,经医生诊断是小肠疝气发作,必须住院做手术。大家怕周老爷子着急,就没敢告诉他。
7月5日,周贻能突然高烧不止,医院。邓颖超专程去伺候他,面对儿媳,周贻能反复只问一句话:“我儿子为什么不来看我?”
图周恩来和邓颖超
起初,邓颖超没有把自己公公生病的消息告诉周恩来,她6日那天没去看周恩来,一直守在公公身边照顾。医院看周恩来的办事处带回了一封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亲笔信,信中大意是:
我本来的计划是星期六,可是医生说开刀必须住满十九天,所以出院时间就变成下星期三了。可是在这期间爹爹要过生日,爹爹过生日总是喜欢当天过,我因为住院不能陪在爹爹身边,所以,我希望你到时候还是迁就他一点!
图邓颖超
接到周恩来的这封信,邓医院还惦着父亲的生日,而周贻能的病情恶化得这么快,她便决定不再瞒着周恩来。于是,便写了封信给恩来,告知周恩来,父亲得了疟疾,医院,医院里有她在照顾,让恩来放心。
可是,周贻能老爷子还是没有扛过疾病的折磨,7月10日,周贻能与世长辞。就在这一天,邓颖超又收到一封周恩来的来信,一读他的信,一向十分坚强的邓颖超再也忍不住地呜咽出声。
董必武同志接过信,信中大意是:
我对爹爹的病还是不放心,希望你告诉他好好养病,我在这里也希望爹爹早日康复。爹爹喜欢饮酒,所以身体难免有内亏,所以要告诉医生,不能单纯地按疟疾医治,应该清内火,消积食,饮食清淡些,吃的东西既要好消化,也要有营养。
图董必武
董必武含泪仰天长叹,与大家商量说:恩来对父亲一向很孝敬,他又极重感情,如让他知道老人病故,精神受刺激,对养病不利。
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暂时不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等他出院后再说。老人家的灵柩暂停在红岩沟内,待恩来回来再出殡。
要瞒住细心的周恩来真不容易,周老爷子去世的消息只瞒了三天,医院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三日,顿时脸色苍白,一下跌坐在地上,泪如雨下,恸哭不已,决定立即出院。
然后,他是在大家的搀扶下回到办事处的,他泪流满面,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大声责问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为什么不通知他!钱之光不敢回答。
图周恩来和邓颖超
周恩来转而向邓颖超大发雷霆:“老爷子过世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要瞒着我?你跟我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我?”责问得邓颖超直掉眼泪,无言以对。
这一夜,谁劝也不行,周恩来执意单独坐在灵堂,为父亲守灵,直到东方欲晓,鸡叫天明……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年)七月十五日,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广告栏中有一则周恩来为其父亲去世登载的讣告。全文如下:
讣告
显考懋巨公讳邵纲府君,痛于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十日骤因数日微恙突患心脏衰弱,脾胃涨大急症,经医治无效,延至当晚十一时逝世,享年六十九岁。男恩医院,仅闻先父患症,比于昨(十三日)日遄归,方知已弃养三日。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媳颖超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兹业于今(十四)日清晨安葬于陪都小龙坎之阳,哀此讣告。至一切奠礼赙仪概不敢受。伏乞矜鉴
男周恩来、媳邓颖超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于重庆
据说,周恩来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唯一为自己父亲去世而登报发布讣告的人。
周恩来父亲的丧事在报上公布后,蒋介石等国民党政府要人致函或到红岩村吊唁。
图毛主席
周恩来在拍给毛主席电报时仍不能克制自己悲痛的心情:“归后始知我父已病故,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
毛主席立即复电:“尊翁逝世,政治局同人均深切哀悼,尚望节哀,重病新愈,望多休息,并注意以后在工作中节劳为盼。”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战友深情和对周贻能老爷子的真情哀悼。
周贻能老爷子逝世以后,周恩来便将爹爹的照片放在了随身携带的黑色小皮夹内,并在背面写上“爹爹遗像”四个大字。
年,周恩来的侄子周秉钧前去西花厅看望他老人家,在他和侄子的谈话中,周恩来谈起了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他对秉钧说:“我对你爷爷是很同情的。他本事不大,为人老实,一生的月工资没有超过30块钱。但是他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坏事。而且他还掩护过我。”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不尽身为人子的周恩来对父亲浓浓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