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日一诗李冶八至
TUhjnbcbe - 2024/8/12 3:3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05/m2r27mk.html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唐朝似乎盛产女道士,薛涛、鱼玄机、玉真公主等,最后都做了女道士。就连伟大的女帝武则天也曾削发为尼,结缘佛门。

自古红颜要么薄命,要么情路坎坷,她们太过受人瞩目,又太过才华出众,半生虽受尽众生追捧,但是当她们身陷爱情,或美人迟暮,换来的终究是半生悲凉。

洗尽铅华,出家修道,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红楼梦》中,贾宝玉荣华一时,最终选择放下,出家为僧,一时间,出家已成为人生落寞时的无奈之举。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出家的定义不同,出家的目的也不同。例如,李冶出家就很特殊,她是为了躲避人生中的“情事”灾祸。

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鱼玄机已闭门清修,李冶又怎能不追上她们的步伐?

实际上,李冶出家更早,这源于她六岁那年的谶诗。

李冶自幼容貌俊美,天赋极高,诗才显露。六岁那年,她写下了一首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与“嫁却”谐音,小小年纪,便懂得待嫁女子心绪烦乱,长大后怎么得了?父亲认为此诗不祥,怕她长大后成为失行的妇人,便在她11岁时将她送到玉真观出家,好让她清静身心,躲避“灾祸”。

出家,在成年人眼中,虽然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但是在孩子眼中,与身处红尘并无不同。李冶在道观中,依旧神情潇洒,专心翰墨,弹琴作诗。

出家后,李冶改名李季兰。在唐代,道教大兴,朝廷给男道士30亩,女冠20亩。入道后,李季兰不仅没有收敛心性,反而诗酒应酬,活得潇洒自在,风雅风趣。她在那里结识了刘长卿、杜鸿渐、朱放、阎伯钧、崔涣等人,另与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也有密切的往来。

在众多朝臣名流中,李季兰与刘长卿关系最为熟络,常以文为戏。据《唐才子传》载:“(李季兰)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

“阴重之疾”,指“疝气”病,须用布兜托起睾丸缓解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此疾,便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来讥讪。

刘长卿听完,不仅不生气,反而也引用陶渊明的诗来对答:“众鸟欣有托。”李季兰在众人面前讲话如此大胆,其父曾经的担心不无道理。

她与皎然也有往来,对他却是另一番情怀。不知她对他说过什么,但他写过一首回赠诗,拒绝了她的“试探”: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答李季兰》

她欲染他清静身心,但他对她凡心未动,拒绝了她的情意。

于是,李季兰开始寻找不拒绝她的男子。

阎伯钧是皎然的好友,风流俊雅,才华横溢,与李季兰一见钟情。李季兰虽大胆开放,却是个钟情的女子。遇见他后,李季兰收敛起心性,与他过起了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当阎伯钧去剡溪赴任时,她写下了情意绵绵的诗句: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李冶《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君远行,莫要忘记妾身,莫学那阮郎,意乱情迷将我抛弃。

李季兰将满心情意交托给阎伯钧,此君走后,虽偶有只字片言寄回,却情意淡淡,再不是昔日如胶似漆的君郎。他并非专情之人,偶然地相遇也只会偶然地结束,他与她不过逢场作戏,是她玩得太过认真了。

女子最怕一腔情思付诸东流,而男子最怕的,便是女子托付终身。卿本风流,承受不起那沉重的爱。他需要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知音与佳人,却不需要窈窕俏丽的妻。他的妻,理应是那良家女子,端茶磨墨之人。

虽被负心男抛弃,但李季兰并没有放弃寻找那个可托付的人。她是女子,终究需要一个家,一个与她携手余生的男子。她将目光锁定在了另一位有才华的男子身上,此人便是隐士朱放。

他们在剡中相遇。

他归隐于山林间,她陪他在林中漫步,谈诗论道;他坐于案前写诗作画,她素手磨墨,静静欣赏;他月下赏花,对影饮酒,她便举杯邀明月,花下也风流。

这是她想要的余生,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现世安稳。

然而,世事从无安稳。当朱放奉诏前往江西为官,李季兰的好梦也跟着破碎了。临别前夕,他写诗赠她: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朱放《别李季兰》

朱放也走了,带着他的思念。他纵然不能给她什么,但她仍是他生命中盛开过的、美丽的鲜花。花开花又落,断肠也不过短如花落的瞬间。

他离开后,李季兰也为他写下了一首诗: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李冶《寄朱放》

她日夜承受着相思的煎熬。不承想,这相思在经年的别离中,渐渐冷却了。年年花发,年年伤情。她付出了全部身心,最后终是一声叹息。

李季兰钟爱的男子,皆才华横溢,名闻四方,身边从不缺月下美人。她是他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当她成为“女冠”时,便注定她不会遇见可托付终身的男子。

她那首谶诗,就这样应验了。为了嫁人,她心烦意乱,即使做了道士,依旧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中有太多“灾祸”,是躲不掉的。

当美人迟暮,君郎逐个离去,李季兰终于品味出人生的真谛。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

最近和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和最浅的是清溪。最高和最明的是日月,最亲和最疏的是夫妻。此诗虽简单易懂,口气却是历经千帆之后的平淡。前三句层层铺垫,只为最后引出一句至理“至亲至疏夫妻”。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时是最亲密的人,胜过世间所有情义。当两个人分开,或再不相爱,便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曾经有多甜蜜,分开后便有多恨,这是世间最近也最远的距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季兰历经诸多情劫后,终于归于淡然。

晚年,她因诗才闻名而盛达天庭,被皇帝召请入宫。启程时,她写下了这首《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此时,她已是一位老妪,皇帝召见过后,便再无下文。他慕名她的诗才,终究更贪恋世间倾城绝色。

李季兰后来留在了长安。当朱泚叛乱、德宗出逃时,李季兰因上诗朱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而亡。

因诗闻名,因诗而亡。

才华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乱棒之下,不知李季兰是否后悔曾吟下那首谶诗。倘若,她并无满腹诗才,也许会收获平凡女子该有的幸福。

携一人相伴,择一城终老。然后再品味出那句“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夫妻之情,是她渴望一生的“情”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诗李冶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