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目前有9大类,基层医疗机构常用5大类降糖基本药物为: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其它降糖药物有二肽基肽酶Ⅳ(DD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药物,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只要无使用的禁忌症和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可以在糖尿病的任一阶段使用二甲双胍。
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多见
哪些人不能用: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大于.6mol/L,女性>.8μmol/L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主要副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哪些人不能用: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感染、外伤、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等。
磺脲类是重要的一线备选和二线降糖药物:可作为二甲双胍不耐受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的起始治疗;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时联合用药之一。格列奈类与磺脲类药物相比,前者作用更快、持续时间更短;促进餐后早期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更显著,更符合生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效果更好;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3.α-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而降低血糖。
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
哪些人不能用: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患有由于胀气可能恶化的疾患(如严重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者、对该类药物过敏者等。
4.噻唑烷二酮类
通过增加人体脂肪、肌肉等组织上的受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糖。
主要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水肿;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
哪些人不能用: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
5.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外伤、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等。根据作用特点的差异,胰岛素又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何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治疗可以采用每日1-2次胰岛素。对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
哪种降糖药最好
不能简单说哪种降糖药最好,可以说只要能把血糖降下来,不得并发症,没有在你身上产生很大的副作用的降糖药,对你就是最好的降糖药。
不过,目前国内外多种专家指南及共识均认同这一点: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除非有严重的禁忌情况下,均推荐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使用二甲双胍配合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佳者,可加上磺脲类或者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或者格列奈类或者α-糖苷酶抑制剂。如果还是控制不好血糖,则可以用二甲双胍再加两种口服降糖药,即三种降糖药。
已经用上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加上一些二甲双胍一起配合治疗,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