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穴治疗奔豚气冲必用穴公孙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疗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公孙

明德初心注:治疗奔豚两穴:内关、公孙。

《针灸穴名解》:

公,众也,支属之总汇也;孙,嗣续也,又顺理也,犹支系之丝络也。本穴为足天阴之络穴,与足阳明经本构通。治症颇多,采用副穴亦多。惟须先取本穴为主,后取他穴为辅。即他穴犹支属,本穴则正宗也,《灵枢经·脉度篇》云:“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故名“公孙”。

即本穴为公正之主,其它辅助之穴犹孙也。要知“孙”之字义,乃丝络之细丝,如子子孙孙,分支披缕,而繁衍不穷也。换言之,“公”犹一本,“孙”犹枝绪也。所治多为暴病霍乱,厥气上逆,多引外穴为辅。如八法之用,先取公孙为主也。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交冲脉)《针灸大成》主治主寒疟,不嗜食,痫气,好太息,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喜呕,呕已乃衰。头面肿起,烦心狂言,多饮,胆虚,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内踝前。足太阴络脉,别走阳明胃经。《中国针灸学》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快速取穴彩色图解》侧坐或仰卧位。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第1跖骨基底内侧前下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甲乙》)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在??趾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吻合支。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甲乙》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隐白)、输(太白)。《大成》脚弱无力:公孙、三里,绝骨、申脉,复刺后穴,昆仑、阳辅;脚气:公孙、冲阳、灸足三里;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直刺0.5?0.8寸;可灸。《甲乙》公孙,主狂,多饮。《金鉴》公孙,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八脉八穴治症歌》九种心痛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标幽赋》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足太阴脾经。

在足内侧,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直刺0.5~1寸。

胃痛,呕吐,食不化,腹痛,腹胀,*痘,肠鸣,泄泻,痢疾,心痛,胸闷,失眠,嗜睡,癫狂,水肿。

1.皮肤:由隐神经的足内缘支分布。

2.皮下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多,脂肪组织少,故较为致密。内有隐神经的足内缘支和大隐静脉的属支。

3.踇展肌:是位于足底内侧缘的浅层肌,为坚强的羽状肌。该肌起自跟骨结节的内侧及舟骨粗隆,肌束向前移行于肌腱,止于踇趾近节趾骨底,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4.踇短屈肌:位于时展肌的外侧和深面,紧贴第1跖骨。该肌起始有内、外侧头,内侧头起自内侧楔骨的跖面,外侧头起自胫骨后肌腱和足底内侧肌间隔,止于踇趾近节趾骨底,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5.踇长屈肌腱:踇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面,腓骨后面。该肌起自腓骨体后面下2/3,肌腱经内踝后方,穿踝管至足底,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后,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由胫神经支配。若继续直刺深刺,针尖可刺中胫神经和胫动、静脉。该肌腱在此处位于踇短屈肌内、外侧头之间,针刺此腱有一定的韧性阻力。若向前外可透刺涌泉,可刺及踇收肌、第2趾足底总神经及第2跖足底总动、静脉。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足太阴脾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

3Dbody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

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明德初心仅作为专业学术分享使用,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