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种内科病艾灸良方 [复制链接]

1#
(一)四花穴法

主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消瘦痼疾。

取穴:膈俞、胆俞,名四花。《难经》云:血会膈俞,血病治此。胆乃肝之腑,肝主藏血,取其腑俞,二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各灸七壮,累积百壮,以隔姜灸法较好,免生灸疮。

(二)膏肓穴法

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呃逆膈噎,精神恍惚。

取穴:令患者就床平坐,屈膝齐胸,头俯,以两手围其足膝,使两侧胛骨相离两旁,勿令动摇,穴在肩胛内缘之下,按之引胸中痛。灸七壮,累积至百壮,灸后加灸气海或足三里,引火下行。

(三)劳伤穴法

主治:久劳,手足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寒痛。初发咳嗽吐血,肌瘦面*,食减少力。

取穴:心俞,灸随年壮,多加一壮,日灸七壮,如年龄30岁,灸三十一壮。

(四)劳瘵穴法

主治:劳瘵日久不愈,互相传染,因有劳虫。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取穴:腰眼,伏面而卧,腰间两旁,若正身直立时,有微陷处,用墨点记,以小艾炷灸七壮,或九壮,或十一壮,多寡量人而取。灸后吐泻,有虫夹其间,宜烧毁深掘土而埋之。

(五)痞块穴法

主治:腹中痞块,消痞化坚。

取穴:在第十二胸椎下,两旁各开三寸五分。块在左灸左,在右灸右,俱有俱灸,七壮。

按:此处相当胃仓穴,主腹虚胀,水肿,食饮不下等。《针灸大成》云:在十三椎下,去脊三寸半处,乃是肓门,主心下痛,大便坚等,则误。用上法加灸内庭穴,主腹胀满等。灸五至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觉腹中响动是验。

(六)精宫穴法

主治:专治夜梦遗精,

取穴:在第二腰椎下,去脊两旁各三寸,灸七壮。按:此穴即是太阳膀胱经志室穴,主梦中失精、淋沥、腰脊痛等。

(七)肿满穴法

主治:腹满身肿。

取穴:上穴,将两手拇指相并固定,相当于少商穴后与拇指关节部之同处。下穴,在两足第二趾趾尖部向后一寸五分,各灸三至七壮。

(八)反胃穴法

主治:反胃吐酸。

取穴:上穴,在两乳头直下一寸处。下穴,在内踝尖下用手三指稍斜向前排之处,各灸三至七壮。

(九)疝气穴法

主治:卒患小肠疝气,感受冷邪,腹连脐结痛,遗溺。

取穴:大敦,另外一穴在趾关节后三毛丛中,各灸三壮。

又方:三阴交,在内踝骨上三寸,灸三壮。

又方:以患者口唇两角为寸,放三倍长,折成等边三角形,上角安脐中,下两角是穴,左灸右,右灸左,炷枣核大隔姜灸,四十壮,分五次灸。

(十)诸痔穴法

主治:肠风诸痔,或年深久痔。

取穴:其穴在第二腰脊下,两旁各去脊一寸处,灸七壮。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内容仅作分享、交流研讨、学习参考之用,不代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