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黛又名靛靛花靛沫蓝靛青蛤粉青 [复制链接]

1#
「入药部位」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状色素。「性味」咸,寒。《药性论》:"味甘,平。"《开宝本草》:"味咸,寒,无*。"《医林纂要》:"辛咸。"《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归经」入肝、肺、胃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本草求真》:"专入肝。"《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功效」清热,解*,凉血,定惊,止血,清肝,泻火。「主治」用于温*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疮肿,丹*,蛇咬伤,虫咬伤,温病热*,血热吐血,衄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痄。「附方」

1、治伤寒赤斑。

青黛二钱。水研服。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

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

青黛二钱,新水调下。(青金散)

4、治咯血。

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明蜡煎*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

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

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痫。

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

8、治产后发狂。

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

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

10、治口舌生疮。

青黛一钱,细辛一分,*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

11、治一切热*,脓窝疮。

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青金散)

12、治天泡疮。

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

13、治小儿湿癣浸淫疮。

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青金散)

14、治瘰疬未穿。

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

15、治耳疳出汁。

青黛、*柏末。干搽。

16、治烂弦风眼。

青黛、*连。泡汤日洗。

17、治诸*虫伤。

青黛、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

18、肺热咯血。

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19、小儿疳痢。

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赤白一般般。眼涩*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20、烂眼。

用青黛、*连泡水洗。

21、瘰疬未穿。

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禁忌」《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性状」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原形态」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蓼蓝: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木蓝: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托叶小,锥形;小叶9-13,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疏松,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有花约20朵;萼钟形,被银白色毛,上部5齿裂;花冠蝶形,红*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两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5-12颗,种子长约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4.蓼蓝:(靛青叶、蓝靛叶、靛叶)一年本草、高50-80cm,茎直立,单一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绿,无毛或沿脉补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天花被。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生长环境」马蓝:生于山地、林缘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蓼蓝:野生于旷野或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木蓝: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南方各地时有栽培。「分布地域」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木蓝: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采集收藏」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kg加石灰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置干燥处。「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药理作用」抗肿瘤:青黛成分靛玉红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实体瘤有抑制,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性」急性*性:小鼠一次灌胃靛蓝32g/kg,靛玉红25g/kg,均不引起动物死亡,而靛蓝和靛玉红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2.20±0.23g/kg和1.11±0.14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0g/kg。小鼠灌胃5g/kg,连续5天,观察1周,结果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性反应。亚急性*性:大鼠灌胃靛玉红每日g/kg,连续一个月未见体重、血象;骨髓象、肝功能、心电图改变。*性:靛玉红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mg/kg。靛玉红mg/kg灌胃,连续1个月,可使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核及核仁肥大,灌胃给药连续6个月,肝细胞出现肿胀、溶解性环死及萎缩变性。长时间给药,对小鼠、大鼠、豚鼠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均无明显影响。给犬分别灌胃靛玉红20、、mg/kg,连续6个月,结果小剂量组的食欲和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似,而大、中剂量组服药后动物出现食欲减少、腹泻、便血以及SGPT升高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等反应。但3个剂量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见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临床应用」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相关论述」《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本草拾遗》:"解*。小儿丹热,和水服之。"《开宝本草》:"主解诸药*,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本经逢原》:"治温*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要药分剂》:"除热解*,兼能凉血。"《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本草经疏》:"青黛,解*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本经逢原》:"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效。"《本草求真》:"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丹热痈疮,蛇犬等*,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连击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入药部位」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状色素。「性味」咸,寒。《药性论》:"味甘,平。"《开宝本草》:"味咸,寒,无*。"《医林纂要》:"辛咸。"《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归经」入肝、肺、胃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本草求真》:"专入肝。"《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功效」清热,解*,凉血,定惊,止血,清肝,泻火。「主治」用于温*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疮肿,丹*,蛇咬伤,虫咬伤,温病热*,血热吐血,衄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痄。「附方」

1、治伤寒赤斑。

青黛二钱。水研服。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

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

青黛二钱,新水调下。(青金散)

4、治咯血。

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明蜡煎*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

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

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痫。

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

8、治产后发狂。

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

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

10、治口舌生疮。

青黛一钱,细辛一分,*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

11、治一切热*,脓窝疮。

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青金散)

12、治天泡疮。

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

13、治小儿湿癣浸淫疮。

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青金散)

14、治瘰疬未穿。

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

15、治耳疳出汁。

青黛、*柏末。干搽。

16、治烂弦风眼。

青黛、*连。泡汤日洗。

17、治诸*虫伤。

青黛、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

18、肺热咯血。

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19、小儿疳痢。

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赤白一般般。眼涩*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20、烂眼。

用青黛、*连泡水洗。

21、瘰疬未穿。

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禁忌」《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性状」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原形态」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蓼蓝: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木蓝: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托叶小,锥形;小叶9-13,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疏松,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有花约20朵;萼钟形,被银白色毛,上部5齿裂;花冠蝶形,红*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两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5-12颗,种子长约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4.蓼蓝:(靛青叶、蓝靛叶、靛叶)一年本草、高50-80cm,茎直立,单一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绿,无毛或沿脉补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天花被。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生长环境」马蓝:生于山地、林缘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蓼蓝:野生于旷野或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木蓝: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南方各地时有栽培。「分布地域」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木蓝: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采集收藏」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kg加石灰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置干燥处。「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药理作用」抗肿瘤:青黛成分靛玉红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实体瘤有抑制,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性」急性*性:小鼠一次灌胃靛蓝32g/kg,靛玉红25g/kg,均不引起动物死亡,而靛蓝和靛玉红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2.20±0.23g/kg和1.11±0.14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0g/kg。小鼠灌胃5g/kg,连续5天,观察1周,结果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性反应。亚急性*性:大鼠灌胃靛玉红每日g/kg,连续一个月未见体重、血象;骨髓象、肝功能、心电图改变。*性:靛玉红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mg/kg。靛玉红mg/kg灌胃,连续1个月,可使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核及核仁肥大,灌胃给药连续6个月,肝细胞出现肿胀、溶解性环死及萎缩变性。长时间给药,对小鼠、大鼠、豚鼠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均无明显影响。给犬分别灌胃靛玉红20、、mg/kg,连续6个月,结果小剂量组的食欲和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似,而大、中剂量组服药后动物出现食欲减少、腹泻、便血以及SGPT升高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等反应。但3个剂量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见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临床应用」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相关论述」《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本草拾遗》:"解*。小儿丹热,和水服之。"《开宝本草》:"主解诸药*,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本经逢原》:"治温*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要药分剂》:"除热解*,兼能凉血。"《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本草经疏》:"青黛,解*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本经逢原》:"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效。"《本草求真》:"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丹热痈疮,蛇犬等*,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连击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