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那个怪病奔豚气 [复制链接]

1#

奔豚气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症。由于气冲如豚样奔突,故名奔豚。

奔豚的形成,主要由于惊恐等情志因素,损伤肝肾之气,因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乱而结于下,结甚循肝肾之经而上逆,或肝气郁结,其气横逆而上冲。再者,素体下焦阳虚,水气不化,复因汗出过多,心阳受伤,水寒内动而上逆,皆可致成本病。

(一)肝气上逆

1.主症: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惊悸不宁,或腹痛、呕恶、烦渴、乍寒乍热,气还则止,常反复发作,舌苔薄白或薄*,脉象弦数。

2,病因病理:足厥阴肝经之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由于精神抑郁或因情志刺激,肝气失于疏泄,郁结甚则循肝经而上逆,故气从小腹上冲胸咽。肝气上逆,侵犯牌胃,故腹痛恶心。肝郁化火,火盛伤津,则烦渴。肝火上炎,扰及心神,故惊悸不宁。肝与胆相发里,肝胆郁热,少阳不和,故乍寒乍热。如气下行,则气散而病止,故常反复发作。舌苔薄白或薄*,脉弦数,是肝气郁结化火之象。

3.治法: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4.方药:奔豚汤。

当归五钱川芎三钱白芍五钱葛根五钱半夏三钱*芩三钱李根白皮五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方解:肝为藏血之脏,气郁则血瘀,故用当归、川芎、白芍以理血柔肝;肝郁者宜散,故用生姜、葛根、半夏以辛散降逆;肝胆郁热,故用*芩以清热;肝气上逆,故用李根白皮以清热降逆;肝气上冲急迫故用甘草以缓中。《别录》李根白皮,大寒无*,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考李根皮,本治瘀血热冲之病,为奔豚汤方中的君药。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金匮·奔豚气病篇)

奔豚汤

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用经方,遵古法)

加减法:往来寒热者,加柴胡;气虚者加*参;口渴甚者,加天花粉;气逆甚者,加旋复花、代赭石。

(二)水寒气逆

1.主症:奔豚发作前先感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胸咽,形寒,舌苔白滑,脉象弦紧。

2.病因病理:由于肾阳素虚,水寒之气不化,复因汗出过多,心阳不足,水寒之气乘虚而动,故脐下悸动。足少阴肾经之脉,从肾上贯胸膈,入肺中,循喉咙。今心肾阳虚,水寒之气循肾经而上逆,故逆气上冲胸咽,则发奔豚。肾阳虚,卫外不固则形寒。苔白滑,脉弦紧,为寒水内盛之象。

3.治法:温阳行水,降逆。

4.方药:桂枝加桂汤合茯苓柱枝甘草大枣汤为主方。

桂枝三钱茯苓八钱杭芍三钱肉桂二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五枚。水煎服。

方解:桂枝配茯苓温阳行水,交通心肾,配杭芍,调和营卫;配甘草振奋心阳;甘草大枣健脾缓中;肉桂温肾纳气生姜降逆散寒。

加减法:恶心或吐清水者,加半夏;形寒肢冷者,加附子。

若气逆上冲,小腹冷痛者,用奔豚丸。

炒小茴三钱吴萸三钱肉桂二钱附子二钱茯苓五钱川楝子三钱木香二钱橘核三钱荔枝核三钱。亦可水煎服。

奔豚气的主症是感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或咽喉,一般分肝气奔豚和肾气奔豚两种,前者属热症,后者属寒症,其不同点,肝气奔豚多兼腹痛,往来寒热,而且有苔薄*,脉弦数等热象。肾气奔豚,则无腹痛及往来寒热,而有苔白滑,脉弦紧等寒象。治疗之法,前者以奔豚汤为主方,后者以桂枝加桂汤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主方。

这个病为什么要加桂枝?桂枝为什么能治奔豚气?所以就希望大家要看一看《神农本草经》,桂枝这个药能治三个气,一个是上气咳逆,其凡是往上来的,像咳逆,悸,心跳等,只要气从底下往上来的,上气咳逆,桂枝都有下气的作用。根据陈修园、张令韶的意见,桂枝是能够疏肝的,苓桂术甘汤,厚姜半干参汤,桂枝甘草汤,还有麻杏甘膏汤,还有干姜附子汤,其实是五脏辨证,有个肝的问题,心脾肾都有了,那么肝是哪个?苓桂术甘汤,怎么就知道是肝气上逆?水邪上冲,水它不能够往上来,水性润下,火性炎上,这是五行特性,所以水能够上,得需要有东西激它,这个激发是什么?往往和肝有关系。陈修园注解《伤寒论》,他就讲肝,所以桂枝有疏肝、下气的作用。陈慎吾老前辈用逍遥散,去掉薄荷加桂枝,就根据这个理论来的。桂枝能够下气,治气上冲,气上冲者用桂枝。所以我总结桂枝喜用一句话:“温阳活血平冲走任脉”,伤寒论群方之首就以它命名。

扫码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