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
直疝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斜疝低,约占腹股沟疝的5%,多见于老年男性。
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性,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腹股沟三角区薄弱。老年人因肌肉萎缩退化,使腹股沟管的间隙变得宽大,同时腹内各肌肉组织支持保护作用也减弱,当遇到慢性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而致腹内压增高时,反复遭受腹内压力的冲击,造成损伤、变薄、腹内脏器即逐渐向前推动而突出,形成直疝。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
斜疝
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呈椭圆形或长条形。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咳嗽,便秘、剧烈运动,婴儿常在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入腹腔。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坠胀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影响劳动。()
联系我们
衡水市疝气研究所
衡水市榕花大街与新华东路交叉口西北角(大陆世家华府商业街4-16号)
健康服务-2336120
邮编: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