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细微处着手构筑儿童健康防线泰安市妇 [复制链接]

1#

鲁网11月15日讯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的手术室中,一场斜疝手术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当中,该院外三科主任封志强在不进入腹腔的前提下,通过腹壁仅几毫米的切口,在腹膜前制造一个空间,将补片放在腹膜和腹壁之间,结合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套扎内环,一番操作之后顺利解决了患儿的斜疝问题,整个过程用时短、出血少,不伤脏器。

手术台上的小患者淘淘正是一名斜疝患者。斜疝又被称为俗称为“小气肠”、“气蛋”,别看只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疝气一旦发生就停不下来,更不可能自愈,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引起肠管嵌顿、坏死。治疗时间脱得越久,预后效果越差,复发可能性也越大。

对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三科主任封志强而言,小儿斜疝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疾病,针对小男孩淘淘的病情,他本可以采用更为传统也更为“顺手”的方式,但他宁愿跳出“舒适圈”,采用一种让自己受累,不让患儿受罪的方式来解决此类疾病。

别看手术中这一层薄薄的腹膜,打透或者不打透是完全两种概念。在不伤害腹膜的情况下手术、留线,不仅需要医生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有承担风险和压力的魄力,因为稍微不慎,这一层腹膜就会被穿透。但腹膜外进行手术成功后,却可以避免损伤精索及其血管和神经,避免了腹腔粘连和肠粘连发生,同时切口不用缝针、拆线,不影响腹壁美观,从生理到心理上为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微创是一种理念,我平时总是想如何用更安全、更简洁,但同时也更高效的方式为患儿解除病患。”封志强说,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是能够更好解决患儿病痛,也为了鼓励自己的团队勇于实践,试错的成本他总是一人来承担。

其实近年来,不仅仅是小儿斜疝的治疗,在很多种小儿外科疾病中封志强都将这一理念融入其中,一个个小小的改良,一步步点滴的升级,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努力。

曾经一名颈部反复医院诊治,经过检查封志强判断其为梨状窝瘘,手术开刀是简单直接的方式,但成功率低。况且那时这位小患者因为感染发烧等症状,并不符合手术条件。因此封志强决定采取了第二种方式,即麻醉支撑下的喉镜下CO2激光烧灼术。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孩子的病痛,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复发几率。

不久前一位来自东平县的小患者,因为甲状腺囊肿的影响,脖子鼓起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医院诊治认为除了开刀没有更好的方法。但是封志强在接诊后认为这位小患者的囊肿状况进行手术并不值得,于是他选择了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液并聚桂醇硬化治疗方式。通过穿刺用针将囊肿的积液抽出,然后注入聚桂醇进行硬化,将囊壁分泌液体的组织破坏掉。手术之后的这位小患者鼓起的大包不见了,囊肿变成了扁平状,多次复查后没有发展迹象,已经不需要进行手术了。

“每一种病的治疗都有适应方式,但同时也会存在交叉,这种时候到底选择哪一种方式就需要医生对于利弊的权衡,既要认识到潜在危害,也要分析出优势。”封志强表示,必要时医生还要根据现有条件灵活应变。

封志强在给一位小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时,因为腹壁切口只有2-3毫米,但阑尾最细的部分也要6-7毫米,这就造成微创操作下“切得下,出不来”。为此封志强在镜下观察中先将阑尾剪成了细条,然后分批次抽出,在采取微创手术的同时还保证了阑尾的取出。但他表示不是所有阑尾手术都适应这种方式,这就要考验遇到具体问题时医生如何凭借自身经验去判断了。

时间久了,有的人认为封志强天生爱冒险,他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一次次小尝试背后其实都要背负很大的压力和责任。但他说希望将自己所想、所学、所会的技术尽可能应用到临床当中去,为患儿手术节省一点时间,为他们的家庭减少一些花费,增添一份希望。(通讯员李欣)

来源:鲁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